拥抱白山黑水——张鸿飞的作品跨度与时代责任

时间:2017年08月12日 作者:吴杨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画到现在这种程度,哪怕再往前走一步都非常困难。想再上一个台阶太难了!每一步都要付出极大努力。问题是你想选择一条什么样的绘画道路,你的目标是什么?泱泱大国,十几亿人,哪一行都会涌现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中国画也不例外。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名家、大师们也都是踏着艰辛走了过来,耐住寂寞走了过来。我们眼下的诱惑太多,心性太躁。看上去一个个都挺潇洒,其实压力非常大。要画到自己满意读者满意太难了!往前再走一步、再上一个台阶太难了!



  孟秋的一天,俄罗斯冬宫博物馆,习惯于面带微笑的张鸿飞面色凝重,眸子里似乎较常人多了个亮点。目不暇接,太震撼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罗卓娃》……”?以前在国内看印刷品时也觉着好,这会儿看到原作,才知道世界级的艺术品原来是这样的,如此气魄宏大,摄人心魄,那种浓烈的色彩感,无与伦比的精神气度及历史涵盖令人瞠目结舌,没法不顶礼膜拜。

  相比之下,我们的国画艺术是否缺少了点什么?是否过于追求笔墨韵味、气韵生动,而忽视其内涵及作品本身的视觉效果?作品给谁看?画画为什么?这些浅显、普通、常识性的问题其实并没有解决好。文人画在走向精美雅逸的同时,往往也在走向媚俗,走向浅薄,过于迁就收藏家的审美情趣。因其是文人画,孤芳自赏和贵族化倾向自然与生俱来。困扰画家的种种精神纠缠自然与生俱来。如果你只想刷几笔,换点钱花花,早晚得废了。如果你心中有画,看重艺术,那就得把自己看紧点,有个比较、有个目标、有个定位。纵向要有比较,横向也要有比较。你画中国画,历史』:的大师、名家,好在哪?为什么?你是中国画家,赶上一个干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怎么办?路在哪?跟大师们比比,同巨匠们对话;能否掂量出自己这半斤八两?路还长着呢,一定要稳住神,走扎买。

  与张鸿飞一同出访的还有—?批名家,大伙感受都差不多。年纪在四五十岁的这批国画名家,有赖于时代机遇,亦靠自己发奋拼搏,脱颖而出,能有今天实属不易,所以特别,懂得珍惜、特别看重使命。他们的艰辛、压力非常人所能洞察。张鸿飞创作《昭君出塞图》,历时半年之久。有一天实在腻得不行了,把笔扔了,外出散散步,找人打会乒乓球?,直到把心态调整得平和下来,重返画室。像这样的历史巨制,需要过硬的笔墨技巧,需要过人的意志品质,需要舍我其谁的男儿气概。的确,张鸿飞的《昭君出塞图》、《文姬归汉图》,以其坚实的造型能力,稔熟的笔墨技巧,及对历史史实、历史人物的准确把握,以其工细精美,气势宏大而撩人心魄,成为这类题材中绝无仅有的长篇巨制而饮誉画坛。

  这应该是一套系列吧?至少尚缺“文成公主”。从“文姬”到“昭君”再到“文成公主”,可谓数年磨一剑,笔笔皆辛苦,一幅较一幅难度大,任何局部稍有闪失,整幅作品都需重新调整。用色要淡,画面要雅,调子要追求高级灰,有意营造一种深厚旷远的意境,赋予作品凝重神秘之感。不独人物考证,凡作品中涉及到的任何道具、布置,他都力求取之有据,言而不谬。“文成公主”为什么迟迟未能动笔?有一个原因便是这种自我要求,不画则已,要画就是大创作、大场面,非如此不能表现文成公主那种雍容华贵,大国气象。

  不能急。尤其工笔画,尤其工笔人物画,心要静,急不得。“慢就是快”,他—‘再强调这句话。他不是那种夸夸其谈之人。他的长处是爱琢磨,了夫细。这种千夫就是悟性。慢慢悟吧。有白山黑水做你的根基。有古今中外画坛巨擘们留下的路标,你就慢慢地走着,你就刻苦地画着,你就耐心地积累着,新的台阶自然会为你保留着。



  张鸿飞是吉林伊通人,生于1950年,有过一段知青经历和军人经历。

  1970年,他下乡两年后返城,在县文化馆谋到一份职业,月薪31。5元,同期返城进厂者月薪17。5元,可见还是有点专长好。这专长就是画画。三个月后赶上征兵,部队看好了要带走,地方说什么也不放。征兵结束后,他居然独自找到军营,当了三个月的“上八路”,身穿黑棉袄,跟着机关警卫班出早操,倒成了和平年代军营里的一桩奇观,凭着这份执着,到底补办了入伍手续,黑棉袄换成黄军装。

  四个月后,他绘制的组稿《连队生活速写》为军区报纸编发。随后,两幅作品人选黑龙江省美展,三幅作品人选沈阳军区美展。1974年,《草原新医》人选全国美展。真是幸运。这边有部队的悉心培养,提供条件;那边有鲁美的文化氛围,作用乔化,硬是要成全他、成就他。1973年到1977年这段时间,他以部队文化干事身份;先是在鲁美进修一年,随后被鲁美聘作兼职教师,通过沈阳军区、市委有关部门正式下文,送他到大学讲坛上。

  1975年的鲁美刚刚解冻,学生不多,教学楼里空荡荡的。张鸿飞形容那时的他像块海绵一样,如饥似渴,拼命吸收。画册、图书川缶摹、阅读。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特殊的环境里,一切都是如此新奇,恨不能成天泡在图书馆或是教学楼里。大楼很静,绝少灯光,惟有他独自出出进进,楼道里回荡着“梆梆”的脚步声。直到灯开了、心静了,全身心融入画的世界里。



  说到勤奋,自是张鸿飞这拨人的强项。

  1982年,他创作了年画《福临门》,获吉林省美展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年画评选三等奖,入编《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他是有名的多面手,年画、连环画、插图、工笔画、水墨写意画,都曾涉猎且各有获奖,而尤以了笔为主攻方向。为画《福临门》,他大年初六下乡采风,找那偏远农村,住在农户家里,老土炕,大铁锅,盛一碗酸菜炖粉条,吃得倍儿香。改革开放,惠泽万家,农村是真受益了,乡亲们兜里总算有点钱了,买了鞭炮,割了措肉,过年穿上了新衣裳。精神面貌也两样,显得喜气洋洋,处处笑声朗朗,家家贴对联、贴“福”字,走在街道上,但见红红的一片,真是喜庆、吉祥。

  借着创作《福临门》的劲儿,一鼓作气,义创作了工笔画《暖》,人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吉林省美展一等奖。土地承包,农民受益,丰年却愁送粮难。头天把粮食装好,半夜一两点钟启程,赶到粮站排队,人身上、马身上,全是一层霜。送粮人多为老汉』可气成冰,帽沿上全是冰溜子,眉毛上、胡茬上全是冰溜子,晨光中,他们的脸看上去跟冰雪一个颜色。牲畜也像被冰雪裹着,唇下挂着长长的冰溜子。粮食是农民的一切呀!他们容易吗?许多个凌晨,张鸿飞赶到粮站寻找那种感觉,看到送粮的队伍排了有一里多长,真是心疼啊!却又无能为力,没办法帮助他们。农民兄弟,父老乡亲,你们有了粮食,还需要什么?需要温暖。可那粮站的大门就是迟迟不开。可那冬天的人阳躲在云层里迟迟不肯出来。无奈,画家只好借助一个孩子之手,送爷爷一瓶酒,借以驱寒。

  自然,画家之勤奋只有通过作品得到体现和还报。《竞骥图》、《天骄图》、《华夏风流图》(十二条屏)等,洋洋洒洒,人物众多。朝朝暮暮,呕心沥血,画得好还要画得精,非有大耐性无以毕其功。也就难怪他忍不住声声叹息“太难了!”也就难怪他总结出一条哲理“慢就是快”。那其实是他的自我安慰。因为快不了,只好以慢求快,以少胜多,相信辩证法的力量。画一幅是一幅。出不来算了,出来一幅就要有分量。入也是这样,出来一个是一个,数量不多,影响不少,出来一个就沉甸甸地搁在那。北方那黑土地,真叫入好吃惊。



  张鸿飞的创作在两条线上展开:历史题材除上文提到的作品外,又有《拉林河的传说》、《香音之神》、《王昭君》等,其中,《王昭君》获中华扇面艺术展览金奖。现代题材有《竞骥图》、《草原牧歌》、《刺玫果》、《白山黑水》等,后者获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及省美展一等奖。《云飘塞北》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创作《白山黑水》时他已离开部队,转业到吉林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此作酝酿于军营,成稿于地方,历时数年,得之不易。曾先后到当地革命烈士纪念馆搜集资料,到杨靖字牺牲处凭吊祭奠,感受高古。吉林靖宇县,茫茫长白山,多有他的足迹。早春三月,他来到一片原始森林体验生活。大树参天,四野寂寂,皑皑雪野那博大神秘的气象,把人逼的很渺小,很自怜。那么深的雪,足有半米厚,“扑哧”一脚踏进去,人也便跟着陷了进去。地温不断回升,冰雪正在融化,春天已经不远了。一天走下来,裤筒全是湿的。赶紧找家伐木点,坐在工人的火炕上,真暖和!

  当年,抗联战士能有这样一盘大炕吗?他这样构思作品:画一位抗联女战士,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她冒着严寒洗绷带。伤员没有出现,他应该躲在林木深处的小木屋里吧?也没有战斗场面,可女兵的装束,洗着的绷带告诉人们,环境如此恶劣,战斗异常激烈,抗日极其艰苫,胜利来之不易。

  为着力求生活真实,他还特意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借了道具:战争年代的棉大衣、皮帽子、破钢盔。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成就了他的事业、他的作品。

  但他自己从不沾沾自喜,而是一贯低调,宠辱无惊,谦和得体,笑眯眯地来一句,“这都哪跟哪呀!”意即“你跟谁比?”、“差大了”之意。你是区域性画家还是国家级画家?全国才是一片大海,你敢不敢到这大海里游泳?拿国家这个标高衡量你的位置,你算老几呀?心里怎能不急,压力怎能不大?

  又不能气馁,包括在冬宫博物馆,在西方其他大馆,大画面前,惊讶、震撼之余,内心总有一种冲动,有不服气的一面。我们有能力也应该画出一批像样的东西,不能白来世上走一趟,一定得留下点东西。他总是举凡大唐朝,一看就是强盛大国,哪方面都是世界一流,包括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荏苒一千年,高峰依旧在。当下时空,又逢盛世,你说怎么办?心里急不急?

  北方画家,白山黑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张鸿飞就应该是这样一个人。

  他喜欢画马,老是盯着唐朝画家韩斡的《二马图》,烂熟于心。他也喜欢画水墨小品,写意人物,彝族女孩,清丽可人。他更长期坚持到内蒙、甘肃等地体验生活,写意笔墨多以少数民族人物入画。他的小品造型准确,格调高雅,来自生活,深受读者喜爱。但其主攻方向、扛鼎之作仍是工笔人物,主题性创作。没人同他较劲,对手是他自己。孤独或是庆典都是他自己。


上一篇:诗境的追寻
下一篇:情系草原——张鸿飞及其绘画的文化取向
(作者:吴杨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拥抱白山黑水——张鸿飞的作品跨度与时代责任]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