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少其的书画艺术之二(暂定)

时间:2018年12月12日 作者:徐水平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6、新安诸贤

回顾赖少其的艺术生涯,因为十几岁就投身于中国的民主革命,建国以后一直担任文艺界的领导工作,直到“文革”初期。这样算来,他用来艺术研究和创作的时间并不太多,而且,在80年代之前,赖少其的主要艺术创作是版画,即使将所有从事艺术的时间累积在一起,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的时间也不多。80年代以后,赖少其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上,不仅自己的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创立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画派“新黄山画派”。

赖少其工作在安徽,对安徽人民和文化有着深厚的眷恋之情,对史称“黄山画派”的画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狭义的“黄山画派”指清初以黄山为题的山水画家,也不仅仅是题材与黄山有关,审美意趣、笔法章法又有其独特之处。这些画家在“四王”的正统画派的实力范围之外谋生活,在山水画法上另辟蹊径,他们的地域特色接近而且强烈,艺术取向基本趋同,因此画史上将他们统称为“黄山画派”。归入“黄山画派”的画家有渐江、梅清、石涛、程邃等。广义的“黄山画派”包括明代中后期的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清代初期的渐江、方式玉、王瘭素、吴山涛、程邃、汪家珍、戴本孝、吴龙、顺田生、程正揆、郑旼、汪之瑞、孙逸、查士标、汪洪度、雪庄等画家,近代画黄山的重要山水画家有黄宾虹。可见广义的“黄山画派”是一个庞大的画家群体,所以名称做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如龚贤称之为“天都画派”、张庚称之为“新安画派”,三者名称有所出入,指归有所不同,但画法上宗法元代倪瓒和黄公望,画家或题材、或起居具有共同的地域特色,或者以黄山为题进行山水画创作。另外,在处世态度上,“黄山画派”的画家多为高人逸士,前朝遗民,寄情于绘画,画面上多了几分清逸之气。

赖少其坚信中国画临摹学古是不二门径,因此一生都没有停止学习古人、研究古人。赖少其曾说:“并无武器难称雄,人不学沽空唐突。”对于山水画来说,赖少其最钟情于“新安画派”,对于“新安画派”中的梅清、石涛、戴本孝、龚贤等人的作品,赖少其做过认真的临摹了。尤其是程邃。在一幅画的题跋中,赖少其说:“明末程邃,安徽歙县人,长期住南京清凉山,为徽派印章巨子,见其画,全用极淡焦墨,以少胜多,叹为观止矣。今日夜临之阅六月,恨晚生三百年,不能拜其为师。”

程邃(1907—1692),字穆倩,号垢道人,安徽休宁人,明朝灭亡以后,寓居扬州。明末清初的篆刻家、书法家和画家。作为明王朝的遗民,程邃在明清改朝换代之际,注重气节,不汲汲于富贵,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程邃在中国篆刻史上的地位很高,是徽派篆刻的重要艺术家。程邃力求变革文彭、何震之法,以古籀、钟鼎入印,吸收秦朱文印之长,奇崛错落,开创了皖派的新局面。明清之际的艺术史家周亮工在《印人传》中对程邃的评价很高:“印章一道,初尚文(彭)、何(震),数见不鲜,为世厌弃。……黄山程穆倩邃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之。”

程邃的山水画也迥出凡品,自言“性好丘壑,故镌刻之暇,随意挥洒,以泄胸中意态”。用笔师法元代的倪瓒和黄公望,更喜欢淡墨苦涩,葱葱郁郁、苍苍茫茫,意趣高妙。黄宾虹也极喜欢程邃的山水画,称赞其作品“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赖少其早在5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临摹程邃的画。1959年刚刚调到安徽的赖少其,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歙县发现了一册程邃的山水册页,当时非常喜欢,就设法买来,回到家里,一有空就临摹。在半年的时间里,赖少其将这本山水册页临摹了几十遍。在一幅画的题款中,赖少其这样写道:“余用明末程邃法画黄山烟雨,60年代初,凡能借得程邃画,则反复临之,谢稚柳同志谓可‘乱真’。”赖少其说的是1963年,赖少其将临摹程邃的两幅作品寄给谢稚柳,谢稚柳看完后作题道:“少其同志作山水,喜用渴笔焦墨,得垢道人三昧,此图虽可与之乱真。”

之后,赖少其有临摹了戴本孝的山水画作品。戴本孝(1621-1691),安徽休宁人,清末画家,山水画以黄山为题材,用笔枯涩、取意高古,在焦墨的运用上,与程邃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安画家中,赖少其反复出入其中,梅清、肖云从、渐江等人的作品,但凡能够得到的原作,赖少其都会借来临习。新安画家之外,赖少其好对“金陵八家”中的龚贤情有独钟。龚贤的很多山水画作品尺幅大,气势足,赖少其受益匪浅。为了解决程邃、梅清、戴本孝等“新安画家”气势不够宏大的问题,赖少其还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来临摹“明四家”中的唐寅(伯虎)的山水画《匡庐三峡》。唐寅(生卒年),曾经参加乡试,考取了解元(举人中的第一名),后因为卷入舞弊案中,被革去功名,从此不复科举,以书画为生。唐寅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成为“明四家”,与仇英师皆从明代著名画家周臣,周臣的山水画渊源来自南宋诸家,风格硬朗、笔墨劲健,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唐寅有老师周臣的雄强的一面,也有自己细腻秀丽的一面。后来,赖少其觉得唐寅的山水画虽然很有气势,但过于繁复,不适合自己,但这种广泛地吸收营养无疑对赖少其是有益的。

十年间,赖少其一面学习古人之精华,一面萃取黄山之自然,很快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谢稚柳学赖少其的创作给予连高度的评价:“传统的绘画,历来强调笔墨,十年前,赖少其曾寄示其所临摹的垢道人山水,深得垢道人的笔墨旨趣,叹为乱真。从流派的实践基础上,让自己的创作脱化了它,是非常成功的。近来,又见赖少其所写的黄山山色,不下数十幅,从水墨找着色,变化多端,风貌不一,纸上的铺陈是如此地变幻生动,迷迷茫茫的松云烟景,浓浓淡淡的峰峦晴色,曲尽了黄山之美。赖少其很喜欢石谿与垢道人,也很欣赏黄宾虹。然而,就我所见到的数十幅画中,却找寻不到一笔是石谿、垢道人、黄宾虹的。赖少其所欣赏的那些前人画派,只是他借鉴的过程,是他艺术的倾向所在,而不是因袭,他融合着自己的情意,有所接受,更有所发展。”谢稚柳写这段文字大概是在1973年,那时的赖少其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已经有所突破,以石溪、垢道人和黄宾虹的画法为根基,加以融合和消化,形成自己的语言。也可以说,在上世纪70年代,赖少其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

7、黄山烟雨

黄山是赖少其从前人的笔墨符号转换为自己的笔墨语言的重要载体。

没有黄山,就没有“新安画派”,没有黄山,也没有赖少其。坚定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创作观念的赖少其,称黄山是个“大画院”,一方面说明了“师造化”的古训对赖少其创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说明黄山为艺术家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黄山成就了“新安画派”,滋养了黄宾虹、张大千等近代山水画家,也帮助赖少其实现了从物象到笔墨的转换。

黄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明显,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的地质变化的风化作用,形成了山体浑厚俊拔、变化多端的特点。除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一山两境界的分野外,黄山还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其中最高的莲花峰、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为黄山的三大主峰。此外,黄山的隘口峡谷、瀑布溪流、蹊径水口、垒石岗阜、烟雨霞雾、虬松奇柏,千百年来无不进入大匠画中。因此,黄山为无数的文人墨客所称赏,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

从自然到笔墨的转换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但是黄山作为笔墨的载体,受到很多画家的青睐,因为黄山有很多天然的优势。黄山的主峰中正浑厚,以金石之笔写之,能得其历尽沧桑的坚韧品质。黄山松挺拔飞扬,以楷书出之,可得其“岁寒而后凋”的忠贞品格。黄山的奇峰怪石变化多端,以草书写之,可以得其灵动清癯之气质。

赖少其迷恋上了黄山,不仅仅是在去安徽工作之后。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赖少其就是皖南新四军中的一名文艺干部。虽然皖南的泾县是只是黄山的余脉,海拔只有500多米,但这里的一木一石对于战士来说,是血与火的精灵,别有一种壮美记忆。“发配”到安徽工作之后,赖少其发现了黄山的“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风姿,“天生丽质难自弃”妩媚。例如,1959年,赖少其刚刚调到安徽工作,就担负起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工程,为例创作安徽厅的特大型版画,赖少其带领安徽的版画家们进入黄山写生。1972年,“文革”中受到管制的赖少其暂时得到了自由,就组织安徽的版画家们到黄山写生创作。1980年,赖少其请了“写生假”,进驻黄山写生创作。有时候,赖少其一年会上五、六次黄山。赖少其一共创作了数百幅以黄山为题的画作,他结合自己在时代的烘炉中陶铸的激扬壮烈的情怀,黄山在其笔下,呈现出秀美与坚韧的双重气质。

在一幅山水画《黄山写意》的题跋中,赖少其对黄山的赞美、敬畏之情溢于言表:“黄山是大画院,人在黄山,左顾右盼,无不是图画;阴晴雨雪,无不成诗,岂诗人墨客故乡哉?贺天健曾断言,黄山每一片石可成立一画派。此言极当。学黄宾老画鲜有成功者,学黄宾老法必能成功。细察黄山一木一石,一丘一壑,无不是宾老之法。此法与传统同,皆从自然中来也。”如果说赖少其对笔墨的领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黄山烟雨,是合乎中国山水画的逻辑的,赖少其从海上贬至黄山,祸焉福焉?

1980年九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合肥市的安徽省博物馆举办了“赖少其书画展览”,这是赖少其来安徽工作以来的第一次书画作品的公开展示,也是赖少其研究“新安画派”,借鉴“新安画派”的笔墨,以黄山丘壑为载体的一次成果展示,是被人们称为“新黄山画派”的标志性事件。这次合肥展览之后,又在上海、杭州、广州、香港等地巡回展览,赖少其作为“新黄山画派”领头羊的地位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著名画家唐云看了画展后感叹道:“如果说石涛和梅清都是‘黄山画派’的领袖,而赖少其先生作为‘新黄山画派’的举旗人,足以当之无愧。”

直到1985年12月,“赖少其书画展览”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展出,赖少其的创作完成了一个历史阶段,也暗示了新的探索的开始。

直到1994年,赖少其八十大寿即从艺六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时候,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蔡若虹在贺信中对赖少其一生的艺术成就作了简明而深切的称许:“老赖,你有两间往事留给我深刻的印象:第一件事是1939年春节,我从香港绕道越南去延安的时候,途径昆明贵阳一带,正值旧历春节,我看见农民家的大门上,贴着你创作的新门神画,这些仿照过去的门神,但内容完全翻新了的水印木刻年画,无论在造型和色彩上,都具有民间年画的特色,非常精彩。五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这件事,可见印象极深了。第二件事是你在1985年12月北京举行画展,我看了之后,觉得你创作的山水画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浑厚中带有秀丽,古拙中带有清新,看后令人精神一振。”当代画家范曾也曾对赖少其的艺术给予了精辟的概括:“我们要欣赏赖少其先生的画,首先得弄清楚从倪云林到程邃到黄宾虹这一条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赖少其的作品)境界高远,气质华美,韵味深邃,充满诗情。这样的山水画,为我们的心灵展开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山水画越来越带有理想主义,就越能映射东方艺术的灵魂,在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画坛上,赖少其追求的正是这一点。”

一个革命者兼艺术家的赖少其,有着别样的情怀。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中,有一些赖少其临摹的陈老莲、程邃、戴本孝等前人的作品,这是很少有的事情。赖少其对此是这样解释的:“我为什么要展出临摹的画呢?一般画家是不肯展出的,因为这就露底了,但我的目的就是刺激一下青年人。现在不少学画的不临摹,那怎么行呢?前人的经验值得效仿,如果一切从零开始,那就会舍近求远,绕路太多。”需要说明的是,1985年正式“85思潮”流行的时间,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的观点大行其道,西方现代主义大行其道,能够保持清醒的画家不多,敢于站出来为中国画、为临摹说句话的人不多。

8、诗画互益

宋代诗人及“文人画”的积极推动者苏轼评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提出了诗与画存在内在关联的命题。历代“文人画”画家都将诗词的学习和锤炼作为绘画艺术背后的重要修养。很多的文人画家对外声称自己“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可见文人画家重视诗名,轻视画名,其原因可能与诗词对一个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及心性蒙养的要求更高一些有关系。

赖少其少年时期接受过严格的古文训练。赖少其在家乡的弥高高等小学上了一年的小学之后,该小学就解散了,家人安排他师从当地一个叫张伯封的老先生学习古文。张伯封是当地著名的古文教育家,学生的聪慧勤勉,老师的严厉认真,这段学习的效果很好,赖少其一生的诗文创作颇丰,都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的古文学习。后来赖少其回忆起自己的成长时,将自己的文学根底归功于张伯封老师的教诲。

诗词是功夫与性灵交合的结晶,诗人须有文史的修养和敏锐通透的心灵。赖少其一生写过很多的诗词,有自由的现代诗,也有雅致的格律诗。

“文革”刚结束时,赖少其作了一首《落花曲•吊严凤英》:“十年落花无数,何来锦囊,亦无埋花处。花在泪中难为土,举起招魂幡,犹有伤心处。春满江淮花起舞,燕子已归来,君在九天碧落处。”

在一首吟咏黄山的诗中,赖少其写到:“若非大手笔,难画黟山图。云来天欲覆,日出地吐朱。墨酣夹风雨,一点为天都。图成神鬼泣,百岳竟狂呼。吁嗟乎,余生八万九千岁,始信高士巨眼识沉浮。”

赖少其曾作七绝《文心》:“建安慷慨文如戟,离骚忧愤楚天泣。李白缥缈入青云,吾铸江山顽似铁。”

1991年作的山水画《黄山之梦》,赖少其题诗:“老夫归故里,日日梦黄山。梦中写来苦,笔笔汗湿杉。”

赖少其的诗词以直抒性灵见长,兴到之处,往往不羁于法度。赖少其先后出版过两本《自书诗》,在1988年版的续集中,吴有恒的序言对赖少其的诗词作了恰当的评价:“赖少其书画之余,亦作诗。随意为之,不事雕饰,往往若不合规律,而又独具风致,天韵自然。盖少其情人,其诗,抒情而已,有感而发,情至则止。故不装模作样,无絮絮语,无俗气。其人性直,其诗之语言亦直,简明朴素洞见肺腑。或则想象空灵,驰深思于物外,有诗情画意在。”

四、笔墨随时代  丙寅犹变法(1986—1990)

1、归去来兮

1986年的春天,赖少其举家迁居广州,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南国。南国没有黄山,却有逶迤的五岭、如火如荼的改革、融合中西的“岭南画派”,还有四季盛开的鲜花、亲切的潮汕方言。新的环境,也必然激发出新的思维。这时已是名满神州的赖少其,下决心对自己的创作来一场“丙寅变法”。所谓的“丙寅变法”,用赖少其自己的话说,就是突破自己现有的成就、现有的技法和时代的审美局限性。具体说来,不仅要像“岭南画派”的前辈那样,打破中西的界限,还要探索打破古今的界限。在中国画笔墨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外光和色彩、自由的构成、平面化的物象处理形式等等。

深入南粤各地写生,融合中国画技法与印象画派的色彩形成了晚年的艺术特色。

2、丙寅变法

年近近八十的赖少其决心变法,舍弃业已取得认可的画法,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何其悲壮。这时的赖少其,已经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会有人说他不像中国画,这没有关系,只要人们承认这是中国人画的画就行了。要革新,当然会引起争议。如果我现在画的画和过去一样,又叫什么‘变法’呢?有人说‘变法’可能会‘变坏’,不如不变好。但我认为,不好就再变,不变只有死路一条。”

关于“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融合的问题,林风眠有这样一段见地:“一方面在课内画着所谓‘西洋画’,一方面在课外也画着我心目中的中国画,这就在中西之间,是我发生了这样一种兴趣:绘画在诸般艺术中的地位,不过是用色彩线条表现而纯粹用视觉感得的艺术而已。普通所谓‘中国画’同‘西洋画’者,在如是想法之下还不是全没有区别的东西吗?从此,我不再人云亦云地区别‘中国画’同‘中国画’,我就称绘画艺术是绘画艺术。同时,我也竭力在一般人以为是截然两种绘画之间,交互地使用彼此对手底方法。”这段见地也可以说与赖少其不谋而合。

“变法”的决心已下,如何“变法”就成为一个具体的问题。在香港作的一次题为《我的创作道路》的公开演讲中,赖少其总结了“变法”的具体做法:“我以中国画的线条为基础,吸收西画印象派的颜色,我在安徽经常把画装裱成轴,画是长方块的,我开始变为方块,然后变为‘横幅’,不用轴,而是用镜框,这就使我不仅画法要变,构图也要变。特别是花卉,我画得多了,又重新临摹陈老莲,作了新的尝试。我还用不中不西、又中又西的方法,画了黄山春、夏、秋、冬。”赖少其在画法上探索新的语言,在画的形式上也力图有所变化和突破。

“丙寅变法”给赖少其带来了全新的面貌:简洁的构成、散淡的笔法、大胆的色彩、方形的造型,还有氤氲浓厚的水墨。比如绘画的题材,赖少其随手拈来,有广州市区的高楼、深圳图书馆、岭南的著名景点、热带鲜红灿烂的花卉等等。1987年在广州文化公园第一馆展出的“赖少其书画展览”,实际上是赖少其“丙寅变法”的成果展示,引来了艺术界同行的啧啧称奇。著名广东画家林墉看了展览后说:“我惊叹那幅标题为《夏》(《孤云与归鸟》)的山水方幅,这是一幅有重量、有厚度、有手法、有意蕴的佳作。自从我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我就无法摆脱魅力对我的包围,更为重要的是,我真切感受到这幅画的转机中,真切窥见赖少其风格的另一端倪。我语言,水色浑溶僵尸80年代赖少其的风采。昔年的赖少其版画,亦曾有色彩斑斓的特色。如今,这特色又浮现出来,应该说,在自我完善的历程中,技术因素的使用,已一步步与内在的蕴涵合辙了。”这样说来,赖少其的“丙寅变法”本质上是他本心的回归。

3、岭南精神

开放的精神是岭南画派的传统,也是广东人的财富。广东人敢为天下先,没有门户之见,善于吸收不同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使之为“我”所用。

赖少其的“变法”并不艺术者闭门独造,而是伴随着从不间断的两种学习:学习古人和学习自然,这是一个画家自我修为的不二法门。董其昌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着两种学习的重要。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高度,赖少其的两种学习在不断地交替进行。例如,1987年春,赖少其开始临摹陈老莲的花卉,并作《临画论》一文。1987年春,在去承德途中,在古北口写生。1987年春,赖少其沿当年越狱的线路游历、写生,时过境迁,触景生情,此时之人仍是当年之人,此时之景亦非当年之景。

除了向古人和大自然学习,赖少其还同时代的艺术家学习,向全世界的同行学习,向民间的艺人学习,向晚辈、青年人学习。用赖少其自己的话说:“只要自己的立场站得正,就不怕向别人学习,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中国画更加丰富、更加美。”在向西画印象派学习的时候,赖少其清醒地保持中国画的笔墨精神,这是当今的中国画家应当学习和深思的。

五、笔墨顽如石  金石掷有声(1991—2000)

1、摄真取髓

学习中国书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直接临习古人的真迹。在彩色印刷和书画复制技术没有发明之前,书画家的笔墨风格与其能够得到的书画真迹的笔墨风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赖少其在书画上的成就和笔墨风格的形成,重视直接学习书画真迹,多临、多看、多交流是重要的原因。1958年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赖少其得到陈老莲的花鸟画册页,经过唐云的过目是真迹无疑,后来,又经过书画鉴定专家谢稚柳的肯定,才敢开始进行临习。在安徽工作期间,赖少其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新安画派”程邃、戴本孝、梅清等人的书画真迹,以及徽籍碑学巨匠邓石如、伊秉绶等人的书法真迹。

1991年底,因为一个善缘,赖少其走进了著名收藏家、美籍华人王己千的“溪岸草堂”。

王己千年齿略长于赖少其,是大陆著名画家吴湖帆的弟子。在50年代的“反右”时期,正在华东局、上海市工作的赖少其设法保护了吴湖帆的一些老画家,并安排吴湖帆和贺天健摒弃前嫌,握手和好。作为弟子的王己千,对老师的恩人心怀感激,也对赖少其的品性人格深表钦佩。在赖少其来美国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期间,特意邀请赖少其来自己的“溪岸草堂”做客。

“溪岸草堂”是王己千的斋号,王己千四十多岁定居美国,长期从事中国书画的教学、创作,尤其精于鉴赏,其书画藏品以其几幅稀世真品闻名于全球的中国书画收藏界。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五代著名画家董源的山水画作品《溪岸图》。董源是五代时期的宫廷画家,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中和,画史上奉其为“文人画”的宗师,董其昌对他的山水画艺术推崇备至,清代的文人画家更是视董源的笔墨样式为画法圭臬。

王己千知道赖少其对古代书画精品十分喜爱,被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书画精品二十多幅拿出来,供赖少其欣赏,有南宋画家马远,元代画家倪瓒,明代画家唐寅、文徵明,清代画家陈老莲、渐江、石涛等人的作品,其中就有举世闻名的董源的《溪岸图》。这些几乎都是赖少其多年来神往的珍品,看来王己千是精心挑选的藏品。如倪瓒的山水画萧疏清远,用笔枯涩简淡,“新安画派”中的渐江、程邃、梅清都受到倪瓒的影响,是赖少其山水画笔墨的重要源泉。陈老莲的是赖少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一件钟情的画家,是赖少其花鸟画的主要师从对象。渐江以简括、高古之笔状写黄山,赖少其对其作品了如指掌。唐寅的山水画作品《匡庐三峡》,赖少其曾经花费四个月的时间反复临摹。看到这些自己魂牵梦萦的古代艺术家的作品真迹,赖少其是在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连连感叹:“今日有幸,能观赏这么多古人真迹,真实大饱眼福。”

王己千也意犹未尽,便问:“还有精力吗?”赖少其立刻非常干脆地回答:“有”。

王己千有拿出自己的得意藏品《朝元仙仗图》,画卷打开,赖少其的眼睛里立即闪烁出兴奋的神情。这是一卷人物长卷,作者是宋代宫廷画家武宗元,长卷为白描,描绘了道教的各路神仙前去朝觐元始天尊的情景,人物繁多,参差重叠,但安排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个性迥异。更为重要的是,《朝元仙仗图》虽然是没有傅彩的白描,其用笔、造型直接继承了中国人物画东晋的顾恺之、盛唐的吴道子所代表的正统血脉,是研究中国人物画史的重要资料。徐悲鸿曾经倾其所有购得《八十七神仙传》,与王己千收藏的这幅《朝元仙仗图》的用笔、造型和构图极为相似,专家推断,两幅长卷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这两卷长卷一卷在国内,一卷在国外,都是绝代珍品。

回到住所,赖少其仍然沉浸在王己千的藏品之中,自书一联:“梦入武陵知非梦,画到精熟疑是画。”联上的题记云:“己千大兄,定居纽约,辛未末,应邀游‘溪岸草堂’,主人自书‘怀云楼’,今之‘清閟阁’也。始信天地之大,芳草丰美,流连忘返。既归,夜不能寐,因记所遇。”“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云林)擅长诗画,精于收藏,其书房名为“清閟阁”,赖少其将王己千比作当代的倪云林。

2、拜谒莫奈

赖少其青少年时期学习的是西画,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丙寅变法”之的山水画中,80岁之后在病床上创作的花鸟画,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印象派的的色彩像兄弟一样热烈地拥抱在一起。如果说中国的传统笔墨来自赖少其生命中的祖先记忆,那么印象派的激情是时代赋予它的鲜活的生命。

1992年10月,赖少其有一个机会访问巴黎,不顾身体的疲惫和病痛,参观了卢浮宫。卢浮宫是世界上老牌儿的博物馆,藏品非常丰富,收藏有艺术精品三十多万件。赖少其看到心仪已久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等世界名作,欣赏了十四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各种流派的艺术作品。

赖少其还专程去了一些专业博物馆,如毕加索博物馆、罗丹博物馆,最让他兴奋的是“十九世纪艺术博物馆”。

十九世纪是西方艺术思想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期,古典主义的审美体系受到很多艺术家的质疑和否定,在这些现代主义的思潮中,“印象派”是最为活跃的艺术先驱。换句话说,“印象派”是古典绘画的直接继承者,也是古典绘画直接的破坏者。“印象派”的继承了西方古典绘画“再现”对象的传统,但是抛弃了古典绘画中“再现”对象深层结构的理性成分,转而强调“再现”对象之于视觉的当下感受,实际上,认为画家“再现”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光与影,就是绘画的所有任务。因此,大多数的印象派画家不再使用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再现”对象的知识体系,如透视法、解剖知识、明暗法等等,很大程度上凭借受情感支配的视觉印象,甚至夸张色彩的纯度和亮度,改变或忽略对象的形体。

赖少其在色彩和造型上都吸收了印象派的因素,如浓郁、饱满的色彩是“印象派”的多数画家的风格。如塞尚的《苹果与橘子》、莫奈的《日出•印象》、雷诺阿的《家列特磨坊》、德加的《舞台上的舞女》、高更的《天使与雅各的格斗》、梵高的《向日葵》。这些神交已久的画家,这一天终于觐见,对于一个情感纯粹的艺术家来说,其人生的幸福莫过于此。

“印象派”在结构上的理念也是颠覆性的。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将他经常画的景物、风景分解为基本几何形体,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在西方哲学看来,这些基本形体或它们的组合,构成了物体的内在结构,体现物体的本质特征。这样,塞尚本质上继承了西方传统绘画“再现”的理念,而在绘画语言上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的走向。赖少其在思考绘画的现代性的时候,借鉴了“印象派”的这一语言,将石头的造型画成方形,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3、生命之美

赖少其八十岁以后的作品,是以极大的毅力在病榻上完成的。这些作品主要描绘赖少其梦中的黄山和病榻前的花卉。当时的赖少其躺在病床上,生命非常虚弱,有时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自己坐着,有时握不紧画笔,可想而知,完成一幅作品对于赖少其来说,不亚于打一场大的战役。强烈的人生信念,对大自然的怀思依恋,和艺术向往的呼唤之情,浑然一体融于作品之中,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和震撼。

如果说赖少其七十岁以后进行的“衰年变法”一改过去的作画技法而进行的画法上的新尝试,那么八十岁以后的作品,则是赖少其忘却了一切法,用本性的生命倾泻美得音符。但凡在生命的尽头,精血衰绝,气力殚尽,而精神最接近自然之本体。赖少其八十岁以后的作品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创作的,在摒除法度、得失和荣辱之后,生命的本真之美自然迸发,委堕的机体显示出惊人的力量,这是生命与自然合而为一产生的力量。欣赏赖少其八十岁以后的作品,绚丽的色调、恣意不羁的线条,感受画面升腾的欢愉、精神的力量,不由得对生命心生敬畏。

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趋于抽象,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或是似幻化的过去某地瞬间印象,或是出于心灵漂浮于生命边缘地带那种幽深神秘、豁达顿悟的状态。或是具有一种奇异梦幻之感。好似艺术沧桑的尘埃落定,胸中一片澄澈空明,或是“因心造境”的黄山,画面也获得了一种灿烂的沉静,愈益新鲜的笔墨,益显坦荡的胸襟和宽阔的境界。似更接近生命和自然的本体。画面突显一种特殊的神韵。

也正是这一时期的创作,达到了他艺术生涯的顶点。为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领域。

艺术成就

作为一个革命家兼艺术家,赖少其的成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兼济”:他在社会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二是“独善”:他在艺术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

身为地方文艺界的领导,赖少其满腔热诚、尽心竭力,为地方的文化建设,尤其是美术发展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华东和上海工作期间,赖少其主持筹备成立了华东美术家协会、主持筹备成立上海国画院、为上海美术家协会收集了两千多件古今艺术珍品、保护、团结画家、竭力推荐黄宾虹等画家。在安徽工作期间,赖少其极大地推动了安徽艺术的发展,如新徽州版画、新黄山画派、铁画等等。

1994年的秋天,赖少其到安徽省博物馆参观,这是赖少其1985年离开安徽后第一次回到安徽。安徽省博物馆用气球悬挂着三幅巨大的标语:长江淮河想念你,黄山九华祝福你,安徽人民感谢你。知情人一看就明白,虽然是标语,却很有内容,恰当地概括了赖少其在安徽的艺术活动和工作业绩。

赖少其的这些工作的影响不仅仅是地方性的,也是全局性的,对中国美术繁荣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赖少其在自己的艺术探索中体现出坚确而精进的个性,在书法和绘画两点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书法学习金农和伊秉绶而得其神韵,绘画继承传统而开拓视域,为世人展示了一种新的艺术可能性和开放的艺术格局,启发了后来艺术家的探索灵感。赖少其在版画的语言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他与安徽的版画家门一起,探索大尺幅的版画创作,得到了美术界的认同和称许。

开拓视域

作为一位二十世纪的杰出艺术家,赖少其的艺术成就是突出和独特的。迄今为止,对赖少其艺术的研究限于一下几个方面,一是赖少其在新兴木刻运动中的艺术地位,而是赖少其在版画方面的艺术成就,三是赖少其艺术生涯和革命生涯的资料挖掘和文献整理,四是赖少其在书法方面研习方法和成就,五是赖少其在山水画和花鸟画创作上的成就。

赖少其倾其毕生的精力,探索艺术的深度和可能性,这些探索对于今天的画家来说,还是一座有待深入挖掘的富矿。赖少其很多开拓性的探索,今天也许不能被一些人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赖少其艺术的意义必将显现出来。在很多方面,赖少其的艺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首先是赖少其艺术格局的开放性。开放性指过程的包容和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赖少其的艺术是传统中国绘画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西方古代艺术体系与现代艺术思维、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共和国现实主义艺术思想等多种元素的融合体,具体技法而言,则是版画、油画、中国文人画、中国书法(尤其是碑学书法)印象派绘画当绘画形式的综合。这些艺术的交互作用,产生了若即若离的张力和非此非彼的多种可能性。最后是兼济与独善相互促进。赖少其在华东和安徽担任文化和艺术领导时期,为新中国文艺的基础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地方文艺事业的发展。于此同时,赖少其工作之余,潜心于艺术创作。从时间和经历上看,而这是矛盾和冲突的,但是事实上,赖少其在领导工作和艺术创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说明二者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人画家俨然是如此。社会职务开阔了艺术家的视野,提高了艺术家的境界,从而促进了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艺术家的精研专业创作,体验艺术创作的感受,通达艺术创作车规律,在社会工作中可以尽可能地按照艺术规律行事,推动和引导艺术的整体发展。

其二是赖少其形成了中国画图式的新典范,赖少其的绘画艺术在方圆之间。“方”与“圆”对文,非独形象的方圆,还指有无、形上与形下。“论人以直,论文以曲”,做人行事当持重坚确有原则,属文为艺重迂回曲折多韵致。对于中国画,古代绘画简朴、圆融而多神韵,现代绘画繁复、方俊而重形色。古今异时,笔墨也当随时代,审美也有所不同。然而文化是变与传的统一,演变与传承、新与旧舍此而局彼时不完备的。赖少其选择了取方圆之间的途径,山石近方而实圆,用笔劲而温,构图中而西,方圆之间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赖少其变圆为方、变柔为刚,变弱为强,开拓了艺术视域。

当然,赖少其还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强化了传统之于当下的意义。传统笔墨的生命力、以书入画的大乘心法、文人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全面修养都是赖少其毕生修为的内容,也是赖少其成就自我的基础。另外,赖少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不懈艺术探索的精神,也是他在艺术上卓有成就的根本。

赖少其的艺术是传统瓜蔓上结出的瓜,一个奇异的瓜。在当今的中国画坛,能够欣赏画理解赖少其艺术的不多,因为赖少其艺术独特的个性,略异于已有的审美习惯。也正是赖少其艺术的特异之处,为当代中国画艺术打开了一扇创制新样式的门,为开启中国画艺术的新思路提供了一种可能。对于赖少其艺术更加深入的研究,学术界也将会越来越重视,赖少其在继承和开创上走过的路径,也将是中国画画家精进的重要参照。


赖少其年表

1915年5月16日,赖少其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流沙镇华市村的一个贫苦家庭。

1927年(12岁),为避免战乱,母亲送赖少其到泥沟乡的姑妈家,在该乡的弥高高等小学读书。赖少其在泥沟乡上了一年多的学,受到李天海和张伯封两位重要的影响,用赖少其自己的话说:“进步思想是李天海老师的影响,文学根底是张伯封先生所培育。”

1925年至1927年,彭湃发动著名的广东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受其影响,年仅十三岁的赖少其参加了农会的童子军,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28年,赖少其随父母迁到广东陆丰县新田镇。

1929年,赖少其考入了广东省陆丰县龙山中学,因为家贫,就读于免费的“简易师范班”。后来,当中学老师的想法以及该校美术老师建议,去往广州求学。

1931年秋,十六岁的赖少其初到广州,和外地贫困学生免费挤住在中山路小马站巷子曾家祠堂破旧、阴暗的小阁楼里。先在胡根天“尺社”学习水彩画,晚上学习日语。

1932年秋,赖少其考上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系,

1934年6月19日,在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下,李桦和赖少其等27人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成立“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多次举办大型木刻展览。在李桦的帮助下,赖少其12月编译了中国新兴木刻史上第一本介绍日本版画技法的书籍《创作版画雕刻法》,1934年7月,该书由上海形象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1934年至1936年,李桦、赖少其等“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成员自行印刷出版了木刻期刊《现代木刻》共十八期。

1935年元旦,在北平举行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木刻展览会“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上,李桦、赖少其他们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送展的作品有160幅之多。

1935年5月28日,赖少其给鲁迅寄去了反映穷苦劳动者命运的文章《刨烟的工人》及木刻作品,现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赖少其先后给鲁迅寄去了94件木刻作品和文章,现收藏于上海鲁迅纪念馆。

1935年6月,赖少其自己手印了个人版画集《自祭曲》。

1935年10月,赖少其与潘业、陈仲纲在广州永汉路大众公司举办“三人木刻展”,展出木刻作品63件。从苏联回国途径广州的徐悲鸿,看见报到后前去参展,并予以勉励。

1934年至1936年期间,赖少其与鲁迅经常书信往来,鲁迅给赖少其回复了五封信,鲁迅在1935年6月29日的复信中说:“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赖少其终身铭记这一教导,并将自己的画室起名为“木石斋”。

1936年3月,李桦、赖少其他们的“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受全国木刻界联合会的委托,开始筹备“第二回全国木刻联合流动展览会”,同年7月5日至10日,“第二回全国木刻联合流动展览会”在广州中山图书馆展出,展出木刻作品近600幅。同年8月移展杭州和上海。身患重病的鲁迅参观了在上海的展览。

1936年10月22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悼念鲁迅先生大会上,成立了“广州艺术者协会”,并发表了《成立宣言》,签名者有李桦、赖少其等157人。这是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广泛、进步、抗日的文艺团体。

同年,为了配合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的宣传,李桦、赖少其等“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成员创办《木刻界》杂志,赖少其在创刊号上发表《木刻随笔》文章,该刊出版四期后,因其左倾被当局查封。

同年,赖少其作广州抗日救亡学生运动领袖,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活动,广州地下党领导曾生、及小组成员肖殷、林之原、刘仓等参加了会议。

1936年年底,赖少其与同学萧殷为了寻找党组织来到上海。

1937年组织抗战木刻漫画在广东、广西城乡巡回展览,其中有赖少其的代表作《静物》。上世纪30年代中期,李桦和赖少其等人先后创办了杂志《现代版画》(共19期)、《木刻界》(共四期),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木刻作品。

1938年1月,赖少其到武汉,和力群、王琦等在周恩来、郭沫若的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军委会三厅艺术处美术科工作。3月参加第一军展地服务团,与熊向晖、陈忠经共赴前线。

1938年6月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立,赖少其参加了会议,并当选为理事。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往广西桂林。

1938年底,赖少其和刘建庵建立“全国木刻抗协桂林办”。

1938年底,赖少其创作著名套色木刻《抗战门神》,张贴千家万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39年4月出版抗战刊物《工作与学习•木刻与漫画》杂志,赖少其担任编辑兼发行人。

赖少其担任《救亡日报》、副刊《救亡木刻》及《木刻月刊》编辑。

1939年6月,赖少其随全国木刻协会从重庆迁到桂林。赖少其主编的抗战刊物出版六期以后被国民党查封。

9月,中共桂林市委得知特务要抓捕赖少其,通知他尽快离开,赖少其在“八桂办”(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帮助下脱险。之前,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写信给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介绍赖少其参加新四军,李克农安排赖少其去皖南。赖少其手持国民党三厅厅长兼《救亡日报》社长的郭沫若的介绍信,以战地记者采访为名,离开桂林。

10月,赖少其经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介绍,从桂林经江西、浙江沿青弋江到达到达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赖少其受到叶挺等军领导的热烈欢迎,随即投入到抗敌斗争中。创作《渡长江》歌词,很快在全军唱开。

30十年代,赖少其创作的版画作品有《殖民地狩猎图》、《民众的呼声》、《静物》(鲁迅像)、《青春》。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赖少其和三支队五团先后参加抢占高岭、血战东流山的战斗,掩护叶挺将军等军部领导的转移。赖少其后来又文章《绝壁上》,回忆这一经历,刊登在《大时代文学》1992年第10期。

被捕后,赖少其被关押在江西省的“上饶集中营”,现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由赖少其题写的馆名。1941年5月,赖少其被囚禁在周田监狱。在茅家岭监狱,赖少其是唯一被吊“铁刺笼”、遭受三天残酷刑罚的革命者,仍然坚贞不屈。

1942年1月30日,赖少其在集中营地下党支部冯雪峰及难友的掩护下,与邵宇一起成功越狱,历经江西、福建、浙江等省,从宁波坐船到达上海到达了党组织,根据陈丕显书记的指示,安排会到苏中根据地。任苏中区党委文委兼《苏中报》副刊《海滩》的编辑。

1943年春,时任一师战地服务团团长的赖少其与服务团的曾菲在战火的硝烟中结婚,特制印以作纪念。

1943年至1944年,赖少其编写了《第一张木刻》技法油印本,还组织了“苏中木刻同志会”,推动了根据地的木刻创作。

1944年,赖少其任一师宣传部文艺科科长。

1946年,赖少其向苏中军区政委谭震林、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提出参加战斗的申请,获准到一师二团任政治处副主任。赖少其下连队调查后,创立了做好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立功运动”,因此功绩,被评为“干部一等功臣”。1946年,延安党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专题评论,号召全解放区推广。

1948年,赖少其任三野八纵宣传部长。

1949年4月23日至8月3日,赖少其作为作为三野代表团团长,带队参加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到北平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第一副团长。赖少其在会上作了解放军文艺工作的专题发言。他率领的三野文工团演出了《淮海战役组歌》,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观看了此次演出,并祝贺演出成功。

赖少其还当选为7月19日成立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徐悲鸿任主席的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矛盾任主席的中国作协委员。

1949年9月8日,三野组成由粟裕任团长、赖少其为秘书长的七人代表团。9月21日,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10月1日下午3时,作为代表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过大典。

1949年10月,赖少其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后任南京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并被聘为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

1950年,赖少其文集《文代归来》,由正风出版社出版发行。

1950年,赖少其著《集中营里的斗争》,由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1950年6月,兼任南京市文联主席。1950年秋,赖少其编写了五幕话剧《庄严与丑恶》,在南京组织公演并引起轰动,后改名为《集中营里的斗争》出版单行本,十多次重印发行。此后又改变为电影《上饶集中营》。

1952年调到上海任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秘书长兼上海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华东美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负责筹建文联、美协机构,为解放初期的华东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3年2月,在杭州黄宾虹90岁寿辰庆祝会上,赖少其代表华东行政委员会给黄宾虹颁发奖状。 10月,“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更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齐白石任主席,赖少其任理事。1953年10月,“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黄宾虹任主席,赖少其任副主席兼党组书记。

1955年3月,赖少其在黄宾虹的追悼会上致悼词。1955年12月,《黄宾虹山水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赖少其撰写前言。

1956年8月3日,赖少其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1956年8月10日,赖少其参加筹建的上海美术馆正是开馆。

1956年12月,赖少其文集《为了把艺术介绍给人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1957年,赖少其、关良、林风眠下放到上海川沙县劳动,合作创作壁画。

1958年,赖少其学习陈老莲的花卉,常到上海动物园写生,在日本绢上创作了70多幅花鸟画作品。

创作花鸟画《芍药》、《西府海棠》。

1959年,在上海锦江饭店与乌克兰版画家李特维年析合作版画。

1959年,赖少其调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1959年,受省委的委托,赖少其负责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工作。1960年,赖少其亲自组织、参与创作了体现徽派木刻特色的大型套色版画《黄山后海》、《淮北变江南》和《旭日东升》,布置在安徽厅。1979年,复职的赖少其第二次负责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工作。

50年代,赖少其创作的套色版画还有《水车》、《乡村壁画》、《农村食堂》《乡办工厂》、《轮船》、《自由的高飞》、《初夏》、《江南春雨》、《》

1960年,当选为胜二届人大代表。8月,参加第三届文代会和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会,何香凝任美协主席,赖少其任常务理事。

1961年夏,赖少其因胃病大出血,经过战友、著名中医王任之的抢救脱险。

访问苏联和保加利亚期间创作速写《码头》、《街道》。

1962年,赖少其临摹渐江《晓江风便图》卷,这是赖少其临习“新安画派”的代表作之一。

1963年,临垢道人《山村泊渔图》、《独往秋山图》。创作山水画《新安江上》、《巢湖渔歌》、《万山红遍》、《黄山晓云》。

1964年2月,赖少其编著的《套版简帖》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赖少其当选为三界全国人大代表。

临程邃《溪山无尽图》。临龚贤《山阴草堂》。

60年代,赖少其临摹了唐寅、程邃等人的作品,重视传统的学习。

1971年,临汪之瑞山水多幅。

1973年,创作书法《人贵有自知之明》。

1974年,创作套色版画《淮海煤城》、《海港灯光》。

1976年,合作创作套色版画《陈毅吟诗》,独立创作套色版画《黄山》。

1978年,创作书法《为月因诗联句》。

1979年,安徽省委宣布恢复赖少其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职务,赖少其还在省文代会上当选为省文联主席和省美协主席,并选为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1979年,赖少其代表中国美协赴南斯拉夫访问和艺术交流。11月,参加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会,江丰、吴作人任主席,赖少其续任常务理事,并参加了中国作协第三次代表大会。

合作创作套色版画《百万雄师过大江》、《丰收赞歌》、《毛主席在马鞍山》、《淮河之晨》。

60年代至70年代,赖少其创作了数百方篆刻作品,自编为《无逸室印谱》

1980年3月,安徽省书法金石学会成立,赖少其任会长。安徽省书画院成立,赖少其担任名誉院长,杭州西岭印社召开建社75周年大会,成立第二届理事会,赖少其当选为理事。

1980年4月,中国版协成立大会在黄山召开,作为东道主的赖少其积极筹备,并选为版协副主席。

赖少其深受黄宾虹、新安画派的影响,50年代起进行国画创作,1980年,赖少其多次上黄山写生。

9月21日,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赖少其书画展览”。

10月21日,赖少其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展览。

12月,赖少其在上海举办展览。

12月,赖少其在香港举办展览。

上世纪60—80年代,赖少其以枯笔焦墨的传统技法,创作大批反映黄山雄伟气势的作品,仅八尺以上大画就有50多幅。此间,他又不停地临摹龚贤、陈老莲、金农、渐江、梅清、程邃等人的作品。

创作山水画《黄山万松图》、《泉声透过迷雾里》。创作书法《孟云卿〈寒食〉诗》、《落花曲》、《李颀听董大弹胡笳》。

1981年,中国书协成立,舒同任主席,赖少其任常务理事。同年十二月,中国书协安徽分会成立,赖少其任主席。

1月,赖少其在杭州举办展览。

3月,赖少其在广州市文化公园举办展览。

创作山水画《春到黄山》、《自有奇趣》、《渡仙桥畔》、《铁打江山图画里》、《黄山写意》。

1982年5月,赖少其的作品集《花卉册》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赵朴初为其作序。

11月,赖少其在长沙岳麓山白鹤泉展览厅举办展览。1982年12月赖少其在福州举办展览。

临戴本孝《宗石行庵》、《研读图》。临梅清《黄山汤泉图》、《黄山云峰图》、《旷绝光明顶》。临龚贤《千岩竞秀图》。临程邃《深竹幽居图》。临金农《墨梅》。创作花鸟画《月下梅香》。创作书法《楚游》。

1983年2月,赖少其在汕头举办展览。

3月,赖少其在广东画院举办“赖少其新作观摩展”。

4月,《赖少其作品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当年,赖少其作品集《楚游》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11月,赖少其在泰国举办世界第一届潮人大会期间,举办了赖少其书画展。

12月,《赖少其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创作写生册页《琵琶湖》等,山水画《黄山松风图》,书法《缅怀鲁迅先生》、《相见欢》。

1984年,合作创作版画《墨梅》。创作山水画《骤雨》、《黄山烟雨》。

1985年4月,在日本东京银座松板物举办赖少其书画展。1985年12月13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举办赖少其的大型书画展览。

《赖少其山水画集》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8月,《赖少其自书诗》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赖少其编著《陈老莲花鸟册》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创作山水画《九华街》、《绿水青山合》。

1986年1月,赖少其在天津市美术馆举办展览。

3月,赖少其定居广州,开始了“丙寅变法”,深入南粤各地写生,融合中国画技法与印象画派的色彩形成了晚年的艺术特色。当年赖少其补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又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创作山水画《泉声》、《九龙在望》、《芙蓉嶂》、《夜宿屯溪海阳楼》、《西樵山》、《我作黄山客》。花鸟画《枇杷与红果》、《紫冠花与螺旋草》、《白梅》、《花之种》、《歙县枇杷》。

1987年,赖少其被选为广州市美协名誉副主席,广东画院艺术顾问。

春,赖少其开始临摹陈老莲的花卉册页《竹兰蝶》、《小菊花》、《梅花》、《雀石》,并作《临画论》题跋。

春,在去承德途中,在古北口写生。

创作书法《归去来兮》。

5月18日,在歙县参加《黄宾虹研究会》第二次会议,并被选为南方会长。1987年春,赖少其沿当年越狱的线路游历、写生,并看望著名篆刻家方介堪。

6月,赖少其编著《董其昌书品》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11月30日,广州市政府在文化公园举办“赖少其书画展览”。

创作山水画《白云深处有人家》、《杭州西泠印社》、《海口新村》。

1988年1月《赖少其自书诗》续集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

1988年7月1日,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赖少其书画展。画展期间,赖少其作了题为《我的创作道路》的演讲。

1988年12月,30年代六位著名版画家(李桦、胡一川、赖少其、力群、刘岘、张望)被“日中艺术交流中心”授予“特别贡献金奖”。1991年1月,中国美协、中国版协向李桦、赖少其等15位版画运动先驱颁发了“杰出贡献奖”。

创作山水画《钓鱼台园林之盛》。

1989年,赖少其编辑《中国画精英》音响片,反映中国画的发展历程,由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该片1990年2月广电部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录像片”评比中,获中国电视艺委会“优秀文献风光片”奖。

1989年6月,赖少其编著的《王羲之十七帖》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创作山水画《晚凉》、《新绿》。创作书法《韦应物〈滁州西涧〉》。

80年代,赖少其还创作有中国画《焦墨山水》、《着色山水》、《泉州湾》。

1990年6月,赖少其在日本大阪举办展览。

1991年,创作山水画《黄山之梦》、《岭南花似锦》、《黄山一夜雨》。创作花鸟《小苍兰之图》、《鼓浪而来》、《意足不求颜色似》、《濠上观鱼》。创作书法《辛苦蚕老联句》。

1992年,创作山水画《百丈泉》、《渡口》、《观落日》。

1993年,《赖少其书画集》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创作山水画《榕荫》。

1994年,广东、安徽举办赖少其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1994年10月14日—28日,赖少其最后一次上黄山,去屯溪老街、太平湖、歙县、黄宾虹故居、西递村等地参观。

创作欧阳修《宿云梦馆》诗意图。

1995年1月,《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出版赖少其卷,2003年4月出版第二版,2012年4月,出版第三版。

10月21日,上海举办“赖少其书画回顾展”。

12月15日,赖少其将89件236幅(页)绘画作品捐赠给兴建中的广州美术馆收藏。

创作花鸟画《一品红》。

1996夏天,赖少其赴京治病。

1997年起,重病中的赖少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没有表达能力,仍以极大的是毅力进行“衰年变法”,创作了一批极具神韵的书画作品。

创作山水画《山水》、《松涛图》,赖少其八十岁以后创作的有些无题作品。创作书法《苟利岂因联句》、《柳暗花明又一村》。

1998年5月16日,广东画院举办“赖少其80后新作展”,展出的八十多幅作品是赖少其在病床上创作的。

1998年10月,《赖少其八十后新作》由广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9年5月21日,“赖少其近作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65幅书画作品是赖少其在病床和轮椅上在别人的帮助下艰难地创作的,这次展览也是赖少其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展览。

创作书法《战斗不已》、《生命不息》、《木铎石湖联句》。

2000年9月,广州艺术博物院落成,内辟“赖少其艺术馆”,展出和收藏赖少其夫妇捐赠的艺术品。艺术馆门额上为赖少其书写的漆金书“木石斋”,门联为“欲抱三尺剑,独弹一张琴”。

2000年11月28日,赖少其去世,享年八十七岁。

2005年,12月22日,“赖少其艺术馆”在安徽合肥落成。


赖少其画论

中国的山水画在五代、唐宋都是画得很雄伟的,画家没有在画上题诗。北派画家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画的是北方山水,即所谓大斧劈、小斧劈,主要是以华山、秦岭为描写的对象罢。南派山水一董源、巨然为代表,画的是南方山水,满纸都是烟雾和墨点,大约因为南方树木、藤萝掩盖了山的表面,所以又所谓解索皴之类,线条如乱麻,再加浓浓淡淡的墨点,以及“拖泥带水”。

古代山水画,尽管北派和南派有所不同,画面都是非常广阔的。到连元朝,山水画逐渐以南派为主,线条越来越淡,景色越来越迷濛,所谓“云山”和“空山无人”,到了清朝“扬州八怪”,尤以空灵为主了。

我发现不能像画西画一样坐着不动,因此,我几乎每幅画至少移动三个地方,我画前景主要是找一块好石头,一、二棵老松树,慢慢写生。次找中景,不是流水便是建筑。三是向后推到适当的地方,专写黄山山峰,使人一见便知是黄山。

余无意学宾老,非不学,知其不可学也。(《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学习传统,先求似,然后求不似。似已不易,不似更难。生活是源,传统是流,从生活观察传统,能探其源。故知描绘生活之法,不似必矣。余乃在似与不似之间,知路途之遥远也。(《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当你采取传统风格时应注意时代精神,当你接受外来影响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要画谁亦不喜欢的作品。(《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临画的目的是为了创作,把临摹当创作与骗子何异?空论学传统,自己又不临摹,岂不也是骗子?自己不知道什么叫传统,但否定传统,这种青年岂不太狂?把一切传统当宝贝,结果害人不浅。只临摹不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容易走入邪路。(《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黄山是大画院,人在黄山,左顾右盼,无不是图画;阴晴雨雪,无不成诗,岂诗人墨客故乡哉?贺天健曾断言,黄山每一片石可成立一画派。此言极当。学黄宾老画鲜有成功者,学黄宾老法必能成功。细察黄山一木一石,一丘一壑,无不是宾老之法。此法与传统同,皆从自然中来也。(《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宾老少时有二位老师,一言作画必须如写字,笔笔见功夫,此言实也。又一老师谓虚更难,宾老既能实又知虚。宾老学古人必究其源,不人云亦云。他认为道咸简金石学盛,画艺复兴师古人,尤贵师造化。宾老谓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法力之外,不似之似是为真似,然必由入乎古人法理之中。庄周梦蝶,三眠三起吐丝成茧缚束其身,若能脱出相与飞。既知法理又苦于为法理所缚束,其甘做鼎镌之虫哉?故宾老曰,学之越像,离之越远也。(《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老莲之画,一点一刻,皆从生活中来,可谓观察入微。生活为其原型,经夸张,使美者更美。因此,能多阅古人之法者,其画必高。有人说,老莲画法,能合古心。余以为不是从古人之法而得之,而是从生活出发,方能近古人之心,岂可颠倒也哉?老莲画既能超出生活又能合古人之心,何耶?初看不像,实则比像更难。又有人说,老莲画富有装饰美,此人各不同,各个民族亦有不同者。吾人从农民画中往往能见此种朴素美,老莲之画高于生活,而不失为有个性之作者,此中华民族之精英所系也。(《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书法自东晋以后,一直受王氏父子的影响,至明末清初才有了突破。中国书法,东晋是一个突破时期,清初也是一个突破时期。东晋因王羲之的字体而突出篆隶的限制,更为流畅和变换多端。但清初的突破,倒是突破了王字的柔媚无生气,由于碑学的盛行,好像又返回到魏晋六朝以前的时期,这是否定之否定吧。这个时期的书法大家有郑谷口、邓石如、伊秉绶、郑板桥,尤其是金农的书体,其实是东晋的真书,很接近欧阳询的字体。我经过了长期学习金农的漆书以后,发现金农也是从《兰亭》起家的,他的结体是学习《兰亭》的,不过比《兰亭》略长,和欧阳询却很相似。他的用笔,如写隶书,但有时也用篆,这一点也和欧阳询相似。颜真卿的字是从《兰亭》出来的,但比较端庄,直划粗,横划细,。金农也从《兰亭》出来,但与颜真卿不同,是直划细,横划粗。其实道理相同,但我们都被他骗过了。金农也用中锋,但更多是‘刷’字,刷笔才有飞白,转折时用中锋,我称之为‘卧笔’,也无不可。因我学过伊秉绶,伊是学颜体的,所以有时也有伊秉绶的影响存在。我因为喜爱邓石如,所以有时也受邓的影响。我是以《兰亭》为基础的,行书尚有《兰亭》的痕迹,但由于我写金农漆书,有碑的气息,自然行书便于兰亭不同了。我的经验是,先学一种字体,几十年如一日地学,但应同时博览百家,才能吸收各家所长,漫漫长途,不知老之将至。学无止境,书无止境,如此而已矣。(《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我除了学金农的‘漆书’以外,更早一些,我学习王羲之《兰亭序》的行书,三十年来几乎没有间断,我从实践中感到,碑和帖各有优点,可以互相补充。当然,每个书家,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字体,加以发挥和创造,取其所长,弃其所短。董其昌对王字行书做了总结:‘婉转藏锋,留得住笔。’认为这是书家相传秘诀。但金农‘漆书’却反其道而行之,既不‘婉转’,也不‘藏锋’。王字强调用笔应中锋,但金农字却用偏锋,行书贵有行云流水之妙,以屋漏痕为自然极微,但摩崖石刻,那种磅礴之气,就不能以屋漏痕来比拟了。(《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此山甚恶,恶亦美乎?善写山者,写其质也。质坚如铁,宁不恶乎?(《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造型艺术的构思主要表现在这样的三个环节:生活的体验、主题的选择、艺术的表现三者的一致性。(《赖少其艺术——学术研究参考图文集》)

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会有人说他不像中国画,这没有关系,只要人们承认这是中国人画的画就行了。要革新,当然会引起争议。如果我现在画的画和过去一样,又叫什么‘变法’呢?有人说‘变法’可能会‘变坏’,不如不变好。但我认为,不好就再变,不变只有死路一条。


上一篇:丝绸之路历史风云之一
下一篇:赖少其的书画艺术之一(暂定)
(作者:徐水平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赖少其的书画艺术之二(暂定)]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