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堂新书后记

时间:2021年04月11日 作者:洪厚甜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前不久,我有一篇《没有唐楷的积累,肯定做不到魏碑的高端》文章发在微信里,有不少圈内人看了就说,洪老师说必须要写唐楷才能写好魏碑,那《张猛龙碑》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是啊,明明白白魏碑在前,唐楷在后。但是,他没有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想一想我们现在写的魏碑还可能是当年的魏碑吗?是张猛龙时期的魏碑吗?我们现在如果仅仅做个张猛龙外貌的魏碑又有多大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一个学术层面上的魏碑,而《张猛龙碑》只是诸多参照元素中的一个,是一个参照系统而已;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有学科意义的、专业的技术系统,而不是去简单写个碑的样子。我们是要通过唐楷高度成熟的技术系统来同魏碑的技术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探究其中发展的学术渊源和关连,从而更深刻地认识魏碑,然后再以唐楷为基础回溯生发出魏碑的这个体式,让这个魏碑的技术系统既包容了唐楷、唐人的智慧,又充分地进入了北魏的智慧,还通过北魏进入到秦汉的智慧里面去。我相信,这样的魏碑才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的魏碑。

在当前书法界,这种“不同频”的情况还非常普遍。它反映了在社会上,大量的书法爱好者还需要学术的引领和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书法艺术顺应这个伟大的历史机遇,迎来了蓬勃发展的40年。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一方面是随着全国“书法热”兴起,社会各阶层空前广泛的参与,各类书法展赛活动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大普及,孕育了书法学术复兴的社会推动力;另一方面是书法从群众性的业余文化活动,逐步走向专业的学科化的学术格局和体系建设,铸就了时代的学术高度。在这样的学术状况下,中国书法新的辉煌是可期的。

学术的构架和格局,决定一门学科,也决定一个人的学术高度。

1993年6月,有幸在宁波东钱湖畔参加了由陈振濂先生任导师的"沙孟海书学院首期高级书法研究班",我第一次系统感受了学院专业学术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的魅力:建立在史学和美学基础上的宏阔视野,将直接提升学术判断的科学性、准确性;由浅表走向内理,让业余状态下的书法实践同样实现其学术价值。这是当今书法界亟需普及和推进的工作。

回顾自己近40年的书法学习的过程,有太多的酸甜苦辣、起伏跌宕,试把这些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梳理总结,既坚持理念先行又包含历代经典范本解析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之与同道分享交流,既对自己今后学术方向的把握有益,也为后学提供一个参照,我想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承蒙上海书画出版社同仁的厚爱,他们不辞辛劳,从笔者近年的讲座记录、文稿和访谈资料中,整理出这本《书法技法与观念十讲》,在这里特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学海无涯,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提升和否定的过程,倘若明天还仅仅是今天的认知,我进步了吗?书中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洪厚甜 2020年4月23日于净堂


上一篇:梦里常吟晋永和
下一篇:关于楷书学习的次第问题
(作者:洪厚甜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净堂新书后记]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