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辉 || 禅宗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下)

时间:2021年04月05日 作者:方辉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下面到了波普艺术,因为我们今天讲的课,咱们大家讲座是大众普及的一个内容,所以说进度上可能快一些,那么大家回头可能查阅相关的书进行个别阅读,我觉得再有交流就更好。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这是安迪·沃霍尔,旁边他这个作品《玛丽莲·梦露》,玛丽莲·梦露他创作过好几次作品,因为玛丽莲·梦露是一个明星,二战时候的明星,去世了,去世了以后人们很快就把她淡忘了,但是沃霍尔做了很多作品来怀念她。你看这是最浓妆艳抹的一个色彩,到后来逐渐变成一个灰暗调,最后甚至是像印刷品一样,印坏了的一种破损了,他让人产生一种伤逝的情感,他通过广告的这种手段来表达,本来是广告宣传,就是印的嘛,但是他把广告作为一个艺术表现手段。安迪·沃霍尔有好多名言,他其中有一句说:“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那是在60年代,但是我们今天想想,我们手机网红人,是吧?的确也能成名15分钟,为什么15分钟这么短暂?因为你很快就被别人覆盖了,但你出名是可以的,很快就能出名,就是一种快速的成功,他挺有意思,他这句话还真有提前的这种预判性。


60年代的波普艺术是一场将艺术与流行文化联系起来的战后当代艺术运动,这时候因为美国的经济特别好,因为其他国家都打仗,美国二战发大财了,所以说高消费、高物质化的生活,然后逃离欧洲那些人也带去了大量财富,所以说当时人们就开始随着禅宗的一些影响,他的思想,他开始用每个人都参与的艺术形式,这就是当代艺术最早的一个流派了。实际上后来的很多流派他也带有这个成分——大众流行的成分,杜尚也是最早参与者,安迪·沃霍尔这些人也受他影响。波普是英文的“popular”的缩写,意思为“大众流行的艺术”,波普艺术成为了美国当代艺术成熟的标志。


安迪·沃霍尔是凯奇的学正劳生伯的朋友,凯奇当时在纽约之外的黑山学院——一个艺术学院任教,里边有音乐、有绘画,凯奇在里边任教,他有个学生劳生伯,劳生伯和安迪·沃霍尔他们很多人都是舍友,在一个宿舍,他们就受到这种影响,他很早接触禅宗。然后力图将这种深奥的东方哲学用当下艺术的觉悟来表达,他抓住战后流行的消费主义浪潮,这时候就是高消费、机器生产,科技已经发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状态了,用广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活在当下”就是波普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你看右边这个就是《玛丽莲·梦露》逐渐消失的一种。实际上波普艺术很虚幻,虽然每天感觉很现实、很实际,但他们对禅宗的理解比较肤浅,实际上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为什么肤浅?他们认为当下就是这种当下消费,实际上禅宗说的“当下”不仅仅是这么一个意思,但是波普艺术的口号就是活在当下,只要求享乐主义,就是及时行乐。法国现代艺术时候,巴黎也流行过一段享乐主义,是在印象派时期,但是和这个时候不一样,那个时候现代艺术家是穷的吃不上饭,而这些波普艺术家每个人富得流油,因为他们做广告代言人,这些人都很有钱,包括安迪·沃霍尔本身也是广告人。这也是他的作品,他的作品里面分几部分,有政治波普、还有什么波普等等,也都是流行的意思,各种都有。可口可乐、各种产品他都做,可口可乐的绿色的,一堆的,大家注意,他就是一个排列,一个重复,反复出现,让你一遍遍的看。


安迪·沃霍尔当时有一句话,说广告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他说我们生活中的广告就像吃坚果一样,只要一吃就没完没了,我们山东人的话说就像嗑瓜子,一嗑就停不下来,就这个意思。他说“我只想成为一个机器”,那么现代艺术家是不想成为机器,很讨厌这句话的,觉得说这句话是在侮辱我,大家都想成为一个精英艺术家是吧?这是以前的概念,但沃霍尔说我就想做一台机器,我就去生产。


实际上波普艺术最早发生是在20世纪初的英国,先有几个艺术家开始做这种尝试,后来是美国当然是主导了,后来到法国也有做的,但是主体是美国,这是最早的波普艺术更早期就是二战,他们这时候这些人只是尝试,没形成一个很深的观念在里面,这是英国的一个人做的,这个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叫做《是什么让这个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实际上这张画不是画,是拼贴,是从很多广告,各种广告上剪下来,拼出来的一个家庭的布景,墙上挂的,包括男主人,女主人,包括地上放的都是拼的。男主人手里拿了一个大大的棒棒糖,大家注意不是网球拍,那是一个棒棒糖,棒棒糖上弄了三个字母“pop”,popular的简写,作为他们波普艺术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实际上这人都是虚幻的,都是假的,后边包括窗户外面的歌舞剧,什么都是剪下来的,但有点像超现实的味儿,但是拼贴的很有意思,所以当时形成一个效果,大家觉得有些效果不用画,你贴上产生效果也一样,我觉得这好像和禅宗没什么关系,但是有点意思,就是他们都想找这种思维,都想着弄一种新奇的感受,是吧?


这是70年代波普艺术家的作品,左边这个还是安迪·沃霍尔的,这个汤罐,汤罐是什么呢,实际上是有一次展览,实际上他受到小便池子的启发,他用那铜做出了两个汤罐,展览的时候就在那摆着,老远一看以为是真的,过去一碰很沉,很沉重,搬不动,纯铜的,但他就是生活当中天天碰的东西,每天早餐打开一罐都要喝的,但是他不是真实能喝的,放在那,装置,大家觉得挺有意思,好多人都觉得很喜欢,右边就像广告一样的这些作品。他们的颜色都非常鲜艳,用的广告的这种色彩,因为以前传统绘画不太强调这些色彩色块,他有些拼贴,直接就是广告的拼贴。这都是典型的美国文化,我们这两年好像差一点了,以前我们记得电影院到那就是这种超人,是吧,全是美国的这种打造出来的这种英雄,拯救世界的,全是这种美国商业文化打造出来的这种符号。

好,这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艺术的死亡”。艺术死亡也就是“艺术的终结”,意思差不多,但是他用死亡好像更绝情一点。当代艺术是主张站在历史性的视野上,始终保持着创造者的主动意识,1960年以后的当代艺术家,大家注意主要是以装置、行为、影像和概念作为主体艺术手段的艺术形式,这时候绘画退到次要位置,但并不是没有,大家注意绘画还是有地位的,大家有些人说当代艺术不用画画了,有些先生就说不要画画,这是不对的,还要存在和生活关联的绘画形式。包括我们今天山东,当代艺术有了以后,不是把过去都否了,大家可以并存,只是多了一个什么呢?我们的表现手段,要有这种思维方式来看,因为我们毕竟生活在当下的这个语境当中去,前面讲过了是吧?

那么他的目的是在于消除人们对于诸多约定俗成的一个颠覆,其实还是为了解构,使之回归本我。丹托从安迪·沃霍尔看到艺术成品所呈现的力量,提出了艺术死亡论,但他并不是说传统绘画实际没价值,只是艺术的边界怎么样了,是被极大地拓展了,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了是吧?艺术不再是少数人参与的事情,原来我们得上学院读,像我们读20年的学,又读完本,又得读硕的,然后读完了以后你才能当艺术家,实际上外科大夫需要这样,牙医也需要,但是你艺术家不一定,有时候有些人可能技术越好,他越不懂艺术,成了这么一个概念了,艺术在于你的哲学思想,你的领悟,而不在你的手头的技术活,是不是?它有这么一个概念。

约瑟夫·博伊斯这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大家注意,大家可能知道杜尚,在后来的当代艺术中主要还是他的影响比较大,包括我们今天的这些当代艺术家,几乎都受到他的这种引领。他是德国人,是20世纪下半叶欧洲当代艺术界无可比肩的人物,他被美国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称为“卷入政治的杜尚”,那么他和杜尚的什么区别在哪里呢?其实他也很佩服杜尚,但是他觉得杜尚是有点太封闭,除了参与艺术以外,就在家里下个棋下象棋,然后喝茶、喝咖啡,找朋友聊聊天,当然本身也是个行为艺术,我就是什么不做,我就是放松。他偶尔教教法语课,但他基本上就是一个过平常人的生活,就像禅宗和孔子的区别一样,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孔子是要救世的,要有社会责任的是吧?然后博伊斯认为杜尚你没有救治别人,你没有去帮助社会上的其他人,你只是做一个引领。杜尚的观念是什么?我自己只要做好了,社会就能有一个好的。他大概艺术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状态,那么博伊斯他的作品就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和行为各个领域,他都做,他还提出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主张,这是他提出来的,而且希望通过艺术来改变日益堕落的社会。



他是什么情况?他情况比较特殊,实际上他最早受到尼采的影响,他读了尼采的书,他还向往希特勒的那些思想,他就积极参军了,在二战的时候他是一个什么呢?空降兵,德国的空军,后来就被英国人俘虏了,二战以后,他又反思,他觉得他要改变,他看到战争的伤痛,就开始做艺术家来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改变社会,这是他的两个作品,左边这个作品是《油脂椅》,这一大块黄油切的就放在椅子上,右边这就是他自己头上抹了蜂蜜和金箔,光露眼睛和嘴,然后手里拿着一只死去的兔子,他右腿上缠上铁丝,这个作品叫《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艺术》,这是艺术行为。他对那个死兔子嘀嘀咕咕说了三个小时,给兔子讲艺术谈艺术,艺术是什么?艺术多好,什么大师流派给死兔子来讲,完全谈美术理论,讲艺术,这个时间就是三个小时,这是他一件作品。行为,大家知道左边是装置,右边就是他的行为。


这个也是他一个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的《美国爱我,我爱美国》,他是德国人,后来他要去美国,他做的第一件艺术作品这个作品叫《美国爱我,我爱美国》美国邀请他去做这个行为艺术。大概是这样,他从飞机下来,就让人给他蒙上一个很厚的毯子,这个毯子是很厚的,然后把他和一只美国的小狼拴在一起,这个狼很小,但是这个狼也有攻击性,然后别人把他装进车拉到展厅里边,展厅里边和这个狼生活了一个星期,吃住都在一起,他里面也能吃到食物,然后也有人喂他,他这一个星期当中刚开始的狼突然发现有人了,就撕咬,他包的很结实,狼对他有恐惧感,但一个星期以后他吃的东西狼也和他一起吃,他睡觉狼也陪着他一块睡,跟他成朋友了。他用这个作品来表达战后的德国和美国的关系,可能就是某种寓意。1974年,这个作品这是他的这一个时期。二战后的德国融入了当代艺术领域,1949年的禅宗派,德国也有个禅宗派在德国兴起。1959年第二届卡塞尔文献展,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德国流行,大家注意1959年的时候,布洛克这帮人还是很火的,这时候他影响了德国,早期的时候,德国也受美国一些影响,随机无意识下的创作,布洛克就追求随机性和随意性,他也想打破教条的那种方式,但他还没有这种禅宗思想,只是想追求画面上的这种破坏性和随意性,没有设计感,没有设计出来的东西,西方开始追求这种艺术创作方式。


那么博伊斯认为传统的雕塑对人们的心灵和精神的改善是局限的,过去的雕塑只是少数人参与的是吧?那么他要做一个“社会雕塑”来塑造人心灵,他要“知其不可为而为”,像孔子的一种精神,知道很难,但是要救世。这右边是他的一个作品,他晚年的作品叫《困境》,中间是一个钢琴,旁边是包了些毯子,像一个堡垒一样把这个房间全都封闭起来,钢琴没有人弹,就搁在里边,就是表达了特别的他的一种想法。他还有个作品叫做《7000棵树》,《7000棵树》是什么?就是他种下第一棵树,后来他呼吁每个人去种,他儿子最后种了最后一棵树,头一年他死了,这7000棵树算种完了,这也是一个行为艺术。这个是里希特的作品《困境》,这个也是德国的一个当代艺术家,就是德国后来的一个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好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也比较喜欢他的东西,当然你看在很多中国风格也借鉴过他的特点。大家知道这个是聚会,聚会是整个是很热闹的欢乐的场面,但是每一个人感觉被做了手术一样,又给缝上了就感觉是像皮子做的,它挺血腥,让人看了以后很恐怖很恐惧,但是他也是德国战后了以后这种人的心理,他想认为任何的繁华总是存在一种不安定感,德国人特有的想表达这种,你看中间的拿酒杯,就像喝的鲜血一样那种是吧?他有特别的一种东西,我觉得这种艺术不应该是我们轻易的去模仿,好像有特别的一种经历在里面,他才能做这种特别的感受。


这也是他的作品,你看他就是叫做摄影绘画,什么叫摄影绘画呢?本来19世纪中叶发明了照相机之后才出现了印象派,因为印象派知道再写实的绘画已经没有意义了,大家认为摄影是颠覆古典写实的,但是他又画什么呢?他就是画照片,他不回避画照片,而且就把那个照片感画出来,这种虚幻的好像没拍好的那种效果,他把它画出来了。感觉的就是空寂虚幻的一种影像漂浮感。他左边这个是他前妻下楼梯的一个景象,右边是他的阿姨,玛丽安娜是他的阿姨,在二战集中营给迫害死了,他为了怀念她画的。


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思考


好,现在就进入了我们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思考,这是徐冰我们的济南国际双年展上有他的作品,徐冰他最早的时候就是85新潮以后去了美国,他住在纽约,他后来在铃木大卓讲课的哥伦比亚大学被授予了博士学位,他最早做的作品是非常牛的一件作品叫《天书》,就是右边这个图,他是真正的雕版印刷,每一个字都是自己刻的,用了很长时间,花了10年好像是,刻了以后他就把它印出来,印的时候它没有一个字是我们认识的,咱们说是错别字,但是它还是好像有模有样的,每一个字都不认识。他弄了这个以后,这件作品一在中国美术馆里展览的时候,很多西方当代艺术家都服了,他说太牛了。对!有西方当代艺术家说我都想下跪,就把中国当时的这种中国文化,还有这种当代艺术手段运用上来,震撼人心。他很懂得当代艺术的精神,他还运用了中国人的这种视野和情感。其实他是偶然一个灵感得来来的,他在屋里看书的时候,他女儿跑过来了,他女儿那时候很小,在他旁边翻书,他在写文章,他女儿说你这个书整天要看什么看?他说你能看懂吗?她说不就是些字吗?他一琢磨这个对他很有启发,不就是字嘛?他琢磨,我们任何人开会、看文件、报告、签字不就这些字吗?他就开始运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东西,就是这个文字来做艺术,中国还是唯一保留象形文字的国家,他把它做成一个当代艺术作品。


这也是天书,因为当时比较早,当时中国的应该说第一代的当代艺术,你看天棚光照射下来,右边就是他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字,你看他还煞有介事的每个字都有,但是没有一个字认识的。你要能找出一个认识的人,他也服,你一个都没有,就让你看不了。他说了句话,他说“东方式的认知方式从对一点的无休止的体验中获得本心的顿悟与大气候”。就像宇宙天体一样的无法对话,无边无际,是吧?经纬也是这样,可能对我们一般来说,但是他就要形成这种心理错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惠能那句话。20世纪80年代,徐冰的成名作《天书》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堪称经典。1999年徐冰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4年大家注意这个,徐冰以收集起来的美国911的废墟尘埃——现场去收集的,作为材料做成了作品《尘埃》。在英国的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展览,作品获得世界视觉艺术最大的奖项,首届20名的国际当代艺术家作品用惠能的禅语强调了“911”是人类违反自然的精神,过多强调人为带来的生存危机,那么他现场是怎么做的?他就把收藏的这些尘埃他弄了一个机器,空间当中他就喷洒烟雾,不断的喷洒,一进这个屋怎么硝烟弥漫的什么也没有,里边全是不断一层层的飞这些粉尘,粉尘飞完了以后,落到地下,大家把粉尘又扫走,留下几个字就是惠能的那句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美国人就很折服,你这真是到位,其实这个作品也不好保留,因为它就是一个粉尘,但是这个过程拍摄下来就获得这个大奖。“911”以后的理念就是中国精神诠释的,是人类自己导致了战争的危机,相互制造这种灾难,但一切都是粉尘。2011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美术馆,他用50万根香烟,做了虎皮地毯,全是烟摆出来的条纹,黄的是烟嘴,有些白的是空白,这个工作量挺大的。这个就是咱们这次国际双年展的经典作品,他用了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把鹊华两山作为一个母体符号进行表达,鹊、华两山是济南的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赵孟頫在1296年画的,在浙江画的这张画,因为历城的一个周密,但是战乱南宋他的祖先就跑到了南方了,他是第三代,他写过一本《过眼云烟录》的书,他问赵孟頫你从济南回来了,济南有多好?你给我说说,然后赵孟頫说我给你画张画,就是这张《鹊华秋色图》。那么这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经典。然后徐冰又把它进行了一个新的诠释,正面的时候一看这张画很气势恢宏,复原了这张作品。但是你看到背后,他这个画叫《背后的故事——鹊华秋色图》,它不是正面的歌颂,背后是什么?全是垃圾做成的,塑料带,报纸,棍子什么乱七八糟的,实际上他就是一个禅宗的精神,是什么?你本来看着正面都是很美好的事物,它不一定是美好的东西组成的,任何事情都是你的某个距离产生的一种错觉,你想想我们的衣服,我们的衣服看着这个距离是可能是最美的,但是你进放大多少倍它就不是它了,对吧?


放到宇宙当中看也不是它了,实际上都是某个错觉,包括不好的东西它可以变成好的东西,好的东西可能变成不好的东西,它都不是绝对的,这就是哲学。当时我记得我在看这个作品的时候,旁边有我们济南的一个老先生正面看了这张画,看了半天,点点头,上后边看了一眼,马上走了,他一看这什么呀,后边原来是垃圾!他就没有深入去理解徐冰的意思,实际上它就形成一个反照,让你来看到背后的这些制作过程,实际上我们生活当中经常有这种情况,前台弄的灯红酒绿的挺好,但你放到后边一看全是假的,那就很失望,但它放在展厅里的意义就不一样,它让你感受到了一种真实的场景,强调了背后的一面。


这个是隋建国的《空中的花园——折枝》。禅宗有句话叫“虚空粉碎”。隋建国被美术评论界称为观念主义方向走得最早也是最远的中国艺术家,他早期做的下边这种中山装作品《衣钵》,中山装就是他标志性的一个符号,就是2000年前后。右边是他这次展出的作品叫做《空中花园——折枝》。他前天加我微信,我们在一个群里边,但是没有单独聊过,他加了以后他说我跟你们馆长也说,我就是追求禅的境界,隋老师发了很多他的制作过程给我看,我觉得他现在走到空中花园这个题目上,他到中山装已经有很大的一个改变,中山装的时候还是一种在北京的各个街道都有他这个符号,经常出现,有时候玻璃钢做的,有时候是其它材料,但是他那个时候就是一种象征。中山装的4个口袋就是儒家文化的“礼义廉耻”代表四个内容,它是一种象征。但是到今天他追求禅境了,空中花园是什么?空,空是什么意思?空就是虚?佛家讲打破时空。他自己先用泥把自己随意捏,就像包饺子一样,捏成了一个小东西,他把它存到云盘里边——空中云盘,然后用3D把它的复原放大,大家不要太留意有的东西,要关注我们攥拳头时的手心里的空,他把不存在的东西记录下来了,所以它叫空,所以说云中花园就是万物皆空的证据,以虚为实。然后他把它放大很多倍。这是他最早的泥胎做的,这时候其实让我想到一个什么问题,实际上我想到黄宾虹讲的,黄宾虹说中国的文化叫道法自然的艺术,那么自然的艺术呈现在视觉形态上是什么呢?它就不是纯方纯圆的构成,从现代艺术来讲,它不是纯方纯圆的,方和圆都是人类造的是人为的,它是智识的产物,那么自然的形态是什么?是方圆之间从方走向圆,从智识走向自由的,它是不规则的,你看大自然,你发现哪一种自然存在是标准的形态,都不是。那么他这时候他就用一种手型随意捏造,捏了以后随时停,随时放大,组成了一些,这是他做的一堆,这是他发给我的图,你看一个特别大的手迹,他也是随意贴着这么一小块,然后放大了6米,去年的作品非常大的一个作品,6米多高,其实也充满了手纹的这种痕迹能放大,一般的手纹都不大,它就给你错觉了,它把你的空间给你放大,它就变味了,完全意思就变了。虚空粉碎!虚空粉碎改变了你的一种概念当中的东西,这个就是我们做当代艺术一定要注意这个,打破空间的常识,我们容易被一些固有的东西给束缚住。其实他任何一个角度一换,他就充满了陌生。所以说人们在面前看到,我们展厅当中一摆到门口的时候,好多人看一眼就进去,因为什么?对它这种不规则的空中像像花朵一样像什么样,它又不是花也不是假山,什么都不是,但它就有一种假象,就好像是,但我们都没有静下心去看去思考。


这是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它也是连续的在这个世界上拍卖很高记录的一个画家,他把他那个时代记录下来,他说他小时候抱他父亲的时候,他的肢体都是僵硬的,他那时候就是那种感觉,所以他画出来的人的表情都是我们父母那一代的照相,眼睛都是一个眼神,全都是这种符号,右边你看也是这种,全是一个表情一个脸,但是外国人特别喜欢,他觉得充满了中国的符号。


这个是我们馆长张望先生和德国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吕佩尔茨合作的《山水中的哲人》,一直挂在我们一楼的里面,他俩人合作的很好,很整体,你看疏密变化很抽象,他们之间合作自然合拍,两个人的交流就是通过艺术进行,画面很和谐。


这是我们张望馆长的一个水墨作品《都市的天空》,就是女孩生活在这个城市当中,好像被隔离一样,你看着远处的一块湖,觉得向往那种自由,但是又不能出去,没有安全感,她就必须在这躲着,而这种当代特有的一种心理,特别的时代符号这么一种心理机制,他的画就表达这种意味,他放一个苹果也是这种符号。


这是邱志杰的《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这是一个录像行为,也算装置吧!这个行为从1990年到1995年这五年当中就干这一个事。右边这个作品就是它的实物,左边这个就是作品的一个局部。他五年当中只抄写王羲之的《兰亭序》,写了1000遍,最后写的什么效果?完全成了一块黑板,但是他这个意思就用禅宗的方式来棒喝,无任何革新意义的反复临摹,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毁灭,天天在这抄书就是浪费时间,经典是了不起的创造,但是你今天再重复就没有太多价值,这个是比较早,他1995年的行为艺术。右边是录像,这是一个作品,他的一个作品,也是挺经典的一个作品。


那么另外说的一些行为艺术,为什么中国的实际上不太重视?像西方的一些自虐型、血腥的那些行为艺术是因为它源自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耶稣受罪的那种救世的理念,他一定要以痛苦来拯救世人,中国文化不一定是这种文化表达,中国文化刚才讲的“士知”文化,它是温和的,你硬是要模仿西方的这种非常血腥、自虐的方式,也可以偶尔尝试,但是他不是中国人的灵魂里的创作,我觉得我们大家可以探讨这个问题。展望也是非常好的艺术家,我比较喜欢这个艺术家,我老早就关注他,他在北京也做了很多假山石,作品叫“造山运动”,用玻璃钢也是用各种材料做出来,这个就是他的一个作品,一个也是他的叫《山阵》,一层层一排排的。


他的《素园造石机》,他在旁边还弄了录像,把这个过程弄出来,要大家围观,他这个作品叫《素园造石机——一小时等于一亿年》。过去要造山是很漫长的过程,他旁边还有一个录像,它是两块,左边有一个风、电、火烤,最后才形成山的这种肌理美感。我加工往密封的盒子里送热气、热风、电力、火,然后一个小时一个山体造出来了。实际上我们古人“把玩”这些太湖石,其实它是很雅的东西,现在是大批量生产,而且我一个小时顶你一亿年,这就很调侃,这是造石机,这是两件作品,你看我能给你造出来很多材料,混合出来机器,然后把它开始一遍遍的做,而形态都很美,造型都很美,这就是让我们反思现在的这个消费时代的背景。


胡介鸣的《一分钟的一百年》,这是我们美术馆当代艺术家郭振宇老师的推荐,他说一定要关注这个作品。这个作品独立占了一个展厅非常好,特别像电影博物馆,进去以后,你得走很长时间,而且他这一分钟里播放的都是一些100年当中的事,透个小格子里边你可以不断的看。右边这个场景大家都在看,特别好玩,就是电影实际上就是改变我们生活的一个方式,很典型的一个方式,后来我们大家都习惯于这种记录了,它开始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语言。这一分钟他把这100年给它演出来了。


这个作品是把五岳独尊的泰山用泥巴做出来,然后让一帮人就随便往里涂写和破坏,这录像方面就是乱写乱画随便弄,折腾在那,然后完了就成了一个特有的景象,五岳在旁边到此一游什么的,随便的在这玩,他代表了一种什么思想?现在这个时代文化它不是那种古代的君临天下,它是代表一种大众参与的文化形态,它只是可能想说明这么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消费的文化产品。


这个作品名字叫《红门路到玉皇顶,五岳独尊》,他叫的很高大上,史金淞的作品。


这个就是玻璃做的房子,这个玻璃房子很有意思,就是大家开始第一次山东人很新奇的进入,没事谁造个玻璃房子待着?然后里边还有70年代80年代很多是生活物品都在里边,就是山东人这个标题对当代艺术开始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来思考,这个作品叫《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也是那种儒家和禅宗的文化,人都是相互存在的一个环境。其实这个艺术家他出名很早了,1989年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当中,他就出现了,你看他现在做的更好,实际上当时因为“枪击事件”不让他弄,作品有些偏激,但是他出名了,因为当时一下子名气很大,现在都参与到我们双年展当中去了,作品就很成熟了。这是一个罗中立的《父亲》他用旧书、旧报纸,碎纸机完了以后,做成的一件,你说的雕塑不雕塑,装饰不装饰,但是像垃圾堆一样,曾经我们每天都把玩的,在手边的书可能最后就成了一个碎片,这种错位。


这是一楼展厅的作品《无中生有》,孔子的肖像,近看什么都不是,一块块金属片,远看只有这个角度,我拍这个角度的时候最像孔子,但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


这个是我们这次双年展有名的《超然楼》,这个楼在大明湖,平时许多人在旁边住着却不知道,但现在因为外国艺术家的这件作品,超然楼就变得非常有名了,它被称为“超然楼现象”。


这个外国的艺术家用中国符号来创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镜子,很简单,但是能实现你很多理想,平常你实现不了的,在楼顶上挂着,歪着,怎么照自己,还能滚,都可以,都能实现——人的欢乐就是这种错位后的满足。


还是这种错位,所以这里面意思很大,当代艺术中运用这个手法,很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很值得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人人都是艺术家”,还有艺术的“边界”问题,“难道这不是艺术吗?这就是艺术”,这些话题都要思考。你看这件作品,有点像里希特的风格,是吧?你看这个就是个很大的一面,里边全是这种游来游去的这种影像,什么都不是,但就是某种艺术,人在里边感觉很兴奋,但没有理由,大家心里都很兴奋就达到效果了。


讲座到这就结束了,最后我想用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来概括当代艺术的精神,叫“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也是我们的艺术方法。我们就结束这次讲座吧!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大家多给我提意见,我觉得大家就是一个交流,有这种交流才是更大的意义。一两个问题我们时间也差不多,好吧?


听众1:我是你的超级粉丝,讲座真的很好,但是您提到杜尚画的蒙娜丽莎小胡子,您说指他主观上一个无形在开玩笑,当他一个朋友把他的明信片拿出来放在公众面前,基本是曲解化了,是吗?您刚才提到,其实黑格尔是古典哲学对于艺术的一种反思,但您知道他其实是在黑格尔之后的一次革命,黑格尔还有一句话就是说当你把一个艺术的主体放到客观结构里,它其实完全被客观化了,跟原理就没关系了。

方辉:它有这个成分,但是黑格尔的语境实际上和后来当代艺术不完全一样,其实黑格尔在西方艺术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他在美学上有很多观念产生了对后世的影响,但是当初,他其实是无意的看到了问题。实际上他对艺术是寄予厚望的,艺术能够真正的体现真理的这种思考,无论刚才杜尚的行为还是什么行为,他其实都是对艺术的反思,就是一个手段,往深处的一个理解,他的朋友没有曲解杜尚,是给他放大了这种意图。黑格尔就讲艺术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像哲学一样思考的替代品,它肯定比哲学更容易表达那些深层的东西。其实中国也有,中国魏晋时期有句话叫做“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庄老告退”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家到那个时代不再探讨老庄的玄学了,因为这只是一个形而上的探讨,是“玄谈”,“山水方滋”,就是说山水画出现以后就可以替代这种讨论了,用绘画来表达这种形而上的“理念”,它是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去了,大概有点这个意思,谢谢!好,您说。

听众2:上次听孟老师讲的,我们应该定期建构,现在讲了一个叫解构,您今天就讲。我觉得当代艺术更多的是解构,不过像我们不懂艺术的人来说,面对这样的观念应该如何看待今天的展览呢?

方辉:实际上建构和解构,我认为不能截然分开,当一个观念特别的——他本来是好的,但是如果他长时间僵化了以后,或者陷入到一种失去了它当时的创造性意义的时候,我们说就需要解构它。但如果你压根对这种艺术形式还没有接受和认识,那么你需要建构,它是同时的,不能说我解构完了我再建构,不是那样,拆完这个楼,晚上我上哪住去?我还得边盖着楼,盖好了我就搬进去了,是不是?这一定是同时的过程,所以说我们大家无论听哪个老师来讲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一定要进行综合的比较、借鉴和欣赏,一个老师只能讲一个点,我现在围绕着禅宗给大家梳理了一下,其实要展开的太多,跟这个没关系的,就不是这个话题了,是吧?

听众3:我有一个关于禅宗的问题,比如说在当下或消费主义之后,虚无感引发了人们对于虚无主义的反思,但其实因为咱们说禅宗,其实这都是对内心心灵的满足和内在的和谐,虚无主义可能对这个方面有不同的认识。

方辉:这个朋友问的很好,毕竟禅宗是中国已经系统化的方法,实际上刚才讲座中谈到这个问题,它本身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产物,它也可以附着在其他的学问上面,但过去中国光附着在儒家和道家里面,但是没有附着到科学思想上。但美国人的好处是什么?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美国人厉害就是他知道他缺什么,我拿这个东西来构建我自己的新文化,美国人在这一点上是很厉害的。不是说美国文化全是欧洲的文化,它是有东方的基因的,所以说这里边有很多精要,但是话又反过来说,往往禅宗的负面在中国也是有的,它脱离了像法相宗和北宗这些逻辑性的严密的学问,抛弃其它文化就会都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最后大家都想顿悟,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西方它这种科学方法论,目前和禅宗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桥梁和纽带,还是不系统的,现在只是最后成了一个不太深入的东西。你看后来我刚才讲的时候,实际上我刚才给漏了,没说,实际上德国的波伊斯这批当代艺术家也很厉害,为什么?他实际上瞧不起美国人的庸俗主义理解下的当代艺术,知道吧?他是反对,他觉得你们这些东西都太俗了,庸俗不堪,你这就是大众消费,理解的太肤浅了,西方世界有文化底蕴的,首先是法国和德国,包括一些我们中国现在引入当代艺术,我们肯定会以后比美国做的好,这是肯定的。之前因为话语权在美国,因为美国是靠这种商业。其实我们现在当代艺术进入到山东以后,等于是我们对我们传统文化的理解要求需要更深入,原因就是借助了当代艺术的手段,对过去僵化的东西进行解构。我们必须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东方性的理解要更深厚,才能驱驾这门当代艺术,不是说当代艺术家就是那些搞西画的,或者我们几个人来搞的事情,不行。它只是一个历史阶段,我觉得我们可以交流,以后可能还真的需要从传统文化当中来反思、来深挖,借助西方人已经成型的这种艺术形式,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一样,虽然原创不是我们,但最后用,最大的可能发挥的好的还是我们中国人,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挺多的,要探讨的问题今天可能探讨不完,谢谢!

李生:感谢方博士带来精彩的讲座,同时也感谢大家在下着小雨的春季来到山东美术馆参观、听讲,刚才几位朋友提的问题,我觉得提的也非常好,证明听得也非常深入。大家通过参观我们这次“和动力-济南首届双年展”,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其实展品表达的文化观点是非常多元的,这就是我们本次双年展主题和动力“和”的一个观点,和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是一味的趋同,它其实包含了有不同的观点在里头,和而不同,同则不济,只有包含了不同的和才能够使万物发展下去,完全趋同是不能够长久保存的。再一次感谢各位朋友来到山东美术馆,再次感谢方博士的讲座,到此结束。

方辉:刚才我忘了,我们讲禅宗文化对当代艺术影响,只是谈禅宗这一块对当代艺术,还有其他的思想观念对当代艺术都有影响,所以说我们不要认为禅宗就是形成当代艺术的主要原因,那不是,只是其中一个支流有这方面的重要影响,可能有些老师在讲欧洲的基督教对当代艺术的影响,那是另外一些话题,请大家注意这个是多元化的理解。

听众1:我特别喜欢你,真的很严谨,你最后说这一句太好,太高兴了,谢谢!

方辉:欢迎你再来!



上一篇:方辉 || 禅宗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上)
下一篇:浅谈李乃宙的写实人物画
(作者:方辉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方辉 || 禅宗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下)]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