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彩墨家园   

时间:2021年04月05日 作者:李鸣泉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在西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说,“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猪只。而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则称为“家”。回到家人所在的地方,便是回家。所以,我们常常随口说出的“国家”这个词儿,就是由千千万万个“家”所组成的。没有国,就没有家。但是,没有家,也更不可能存在国。

        我是一头流浪猪!多年前便刻有这枚印章,打在我的画作上。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从周口流浪到北京,继而流浪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偏偏有家而不常回,甚至不能回。于是,家中没“猪”,也便少了许多温馨和幸福。这些年来,身处异国他乡,常常奔波在路上,那种对家的牵挂和向往便彻彻底底地入骨入髓了!我的娘亲倚门而望,盼儿回家的画面常常萦绕在心底。因此,雪中的圆月、窗影、灯光、栅栏,甚至屋前欢快的小狗、树上高高的鸟巢。这一切一切家的元素就相继不断的出现在了我的文中、画里。从1994年我参加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的那幅《月是故乡明》开始,便开启了我此生对“家”这个题材的收集、整理、消化、创作,从而有了“消逝的故乡”四部曲。无论是西部人家、中原人家、北方人家、海外人家。“家”一直在我心中。故乡,永远无法忘怀,也永不会消逝……

        前年的11月11日,在国家画院举办我的“故乡”画展研讨会上,各路专家、学者和朋友们除对我的这个创作主题和所表达的意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外,尤其对我“海外人家”系列中多种绘画元素的有机融合和大胆赏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我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鞭策。于是,我把视角从农村转向了城市,从过去转向了现在。同时,也把我的“家”系列作品用油画、水彩、水粉、摄影、丙烯、版画、构成等能运用到的诸多元素和材料统统由中国书画的笔墨统领起来,重组了我心中的“点、线、面”和“黑、白、灰”。表现形式上依然沿袭了我画面上黎明和黄昏的时空概念,和我白雪世界里那份承载着浓郁乡愁的璀灿灯影。只不过那一朵灯花是由乡间茅屋、街巷里弄而开放成现如今的万家灯火、满城辉煌!尝试着由田园山水而转向城市山水,开启我的另一种思维。

        我爱我家!因为这是我和爱人此生的灵魂栖息地。家,也成了我此生的执念。于是,当此夜深人静,春雨悄悄地随风潜入书斋之时,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踟蹰在长安道上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景,听到了飘泊在尘世中的杜甫所发出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叹息!那个断肠人马致远“孤舟五更家万里”的徬徨和被贬途中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无助……唯其如此,才有了范仲淹“浊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无奈,也才有了李世民“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的豪迈和壮举!这波澜壮阔、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与当年我志愿军战士们“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家国情怀是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这个我们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土地和拥有着温馨和谐幸福安康的家!

      思绪如此,历时半年,才有了我的“四海为家”,才有了我的彩墨家园……

 

                                                   

 2021年3月31日夜于双湖湾


上一篇:对话蔡大礼 | 汲古求新,行已之道之一
下一篇:“疏明”:当代国画创作的美学贡献——方辉博士“疏明雨后山”系列创作品读札记   
(作者:李鸣泉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我的彩墨家园   ]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