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学习的几个问题之一

时间:2021年02月10日 作者:蔡大礼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学习书法或致力于书法艺术,首先要打破许多过去存在的思想禁区。解决认识问题、观念问题是一个基础,技法层次的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但观念是方向性根本性的,弄不清楚则不免南辕北辙、事倍功半。


一、自省我的书法观


中国古代人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叫“反躬自省”,就是思考,不光针对客体,而且针对自身。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典型的东方式思维,对于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对于提高自身修养非常有效。学书法的过程中都有困惑,我的一个朋友学习书法下了很大苦功,二十年如一日,临了很多帖,读了不少书,但是一直感到进步不大,很苦恼,也很迷茫,究其原因是认识问题,以及认识问题导致的方法问题。这种情况不仅表现在书法爱好者身上,成名的书法家也一样,有些成名的书家并没有把关于书法一些基本问题想清楚,仍然停留在表面;有些人在有了一些名气和物质条件以后,便自满自足,只想射名逐利,放弃了对艺术的追求,自然也无暇思考甚或无心思考了。因此我认为学会思考,学会反躬自省是大家应该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求学问道过程中必须掌握与运用的一个本领。


反省一下自己的书法观,我觉得至少有几个问题要弄清楚,比如书法是什么,书法是怎样的艺术形式,我们为什么学习书法,说起来这些问题特别“小儿科”,但未见得我们每个人都认真思考过,未见得我们可以夸口说,已经想清楚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我们说书法是写字的艺术,是有形式规范的书写造型艺术。也可以这样说,当写字这个寻常实用的生活技能演变发展为一种艺术的时候,它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我们所说的形式规范,这现象在许多传统艺术中都是存在的。比如唱京剧有程式,除了唱腔念白,就说身段吧。手眼身法,什么动作表示喜悦,什么表示哭泣,什么动作表示发怒,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一定之规,这些程式必不可少,是经几百年提炼总结出来的,适应戏曲抽象化的表现方式,没有了就变了味,成了另外一种艺术了。那书法的形式规范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两个底线,第一底线就是汉字。没有文字不可能有书法,写字(写汉字)的艺术背离了这个,就算不得书法。第二个底线就是使用特定的书写工具,就是笔墨。有人抬杠说碑是刻的,用朱砂不用墨行不,但是刻碑的依据也是书写,过去叫“书丹”,尽管有的工匠熟练后可以直接刻在石头上,然而刻下的汉字起承转合,实际上也是在描摹书写的状态,造型基础还是毛笔留下的墨迹。书法就是这样一种形式规范下的艺术,背离了底线,书法也就发生了异化。书法有广阔的艺术创造的天空,但是须在程式的范围内进行创造,形象的比喻是“戴着枷锁舞蹈”,而不能是天马行空。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很自然会思考,何以汉字书写会成为一门艺术,又通过怎样的过程我们才能进入书法的艺术殿堂?我觉得这包含有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就是技术问题,形而下的层面。任何艺术都是最高级别的技术,如庖丁、卖油翁都是代表,技进乎道,这句话我们可通过实践来确认,如果没有技术这个门坎,艺术便泛滥成灾被庸俗化了。某位领导会用毛笔写字、题词,但不能称书法家,原因是它对书法工具、技巧和原理知识掌握与运用远远不够,达不到精能的标准,且他书写汉字行为的出发点是实用的。第二个层面是从书法发展史本身来解析一下这门艺术,通过书法的诞生、成长、成熟、衍化和蜕变的过程来了解书法艺术的性质与特征。特别有意思的是,由于我们前面所讲的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故早期书法发展史与汉字发展史几乎同步,可以相互参看,甚至有些人做书法史就是照抄照搬。


文字初创是非常单纯的,传说仓颉观鸟兽之迹创造了文字,鸟兽之迹就是非常简单自然的东西,随手刻画,记录周边的事物,我们看甲骨文是非常简纯的线,再往甲骨文以前推没有出土的依据,后来出现了篆书,造型美化,但线条还是简单的,到秦统一的小篆仍然很单纯,字可以越来越繁复,但是线条依然,没有过多的变化。金文,加上了装饰,有粗细的变化。那个时代的书法家大多是无名的,只李斯是位名人,又做了统一文字的大事,被写进了书法史,这个时期是书法艺术的诞生期。再后来发生了蒙恬制笔(待考)、秦笔产生这样的历史事件,引发了汉字(书法)史的一个飞跃,字形变化了,字形变扁了,书写简化了,出现了隶书,这阶段是书法的成长期。隶书还不够快不过瘾,相继出现了章草行书,再加装饰美化,又出现了楷书,楷书就复杂了,到唐朝发展到登峰造极,柳公权的字就和美术字差不多,技法上达到了相当高度,这是书法的成熟期,经过两汉、魏晋到隋唐近一千年的时间,汉字书写本身是被不断地加东西,加来加去加成这样的结果,书法的技法难度越来越高,史有记载的书法家人数也越来越多,书法不再是写写字那么简单,开始成为了一门专艺专学。


我想我们都有差不多学习经历,多数老师教书法总喜欢把这东西说得玄而又玄,什么高度抽象,什么道法禅宗,什么传统理想人文精神等等,唯恐天下不乱,似乎不把学生弄晕就显示不了自己的学问,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复杂。因此,我们要破玄解奥,学会把它简化,学会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靠什么?靠思考省悟,学习到一定阶段就是这样。接下来,法度发展到极致就会走向反面,宋朝的“以意为法”,以宋四家为代表之时代书风,印证了书法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事实。这种新观念说是破坏法度也好,再造法度也好,总之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书法的意义,关注书写本身的作用影响,再往后随着书法家们视野的拓宽,而出现的明清“复古”风潮,导致书法衍变进而产生艺术书法与干禄字书两大分野的动因,可见观念于书法创作实践的密切联系和深刻作用。


从比较高的起点,解决学书法为什么、怎么学的基本问题,“授人以渔”而不只是“授人以鱼”,强调观念方法远胜于教会你临几本字帖,乱真某家某派,学会艺术家的敏锐、感觉、方法、思考与创造的基本功夫,成为艺术家而不是写字匠是我们的目的。


二、书家的素质


未完待续……


上一篇:关于书法学习的几个问题之二
下一篇:对话蔡大礼 | 汲古求新,行已之道之三
(作者:蔡大礼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关于书法学习的几个问题之一]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