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宗——漫话我的书法体验

时间:2021年01月25日 作者:鸣泉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万法归宗”这个词似由道教而来,原意是说,法无定法,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天地间众多混乱的事物,本质或目的是相同的、不变的,最终都归于一宗,归之于道。

    具体到书法之道,仿佛也是这个理。书分真、草、隶、篆,而每种字体中又包含了各种流派,如楷书里而又有颜、柳、欧、赵之说。还有一些介于隶书和魏碑之间的诸如大、小爨书等。但不管何种书体,其实除了书法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外,其表情达意的功能也是书法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王羲之喝高兴了,留下了“兰亭序”,颜真卿悲痛中留下了“祭侄稿”。就如画画中的怒气写竹、喜气写兰一样。无论是画抑或是书,都是人们灵魂的直接外化,是真实情绪的宣泄,使作品本身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意向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书写者写什么书体、用什么笔法、掌握什么节奏,则完全是由心情决定的。

    我自六岁随老爷爷学画时,便开始接触到书法,那是一本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小小的我被那种硬朗的线条所吸引,不自觉地开始了与画画同步的书法临摩。随着入学投入到大批判中我写大字报,整个小学、中学时期除了简单的几门功课外,所得到的最大的训练便是书法和绘画了。小学开始时不懂什么体,只要能把字抄下来就行。真正知道书法这个词并体验到书法的美,是在上初中后有幸遇到了我的恩师刘长佑和周维华两位先生。刘老师夫妇是山东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不知怎么分到了我河南周口的老家。他教的是化学。第一次听他上课,看到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的漂亮板书我便惊呆了——原来粉笔字竟可以写的这么好看!后来又见到了刘老师的毛笔字,知道了书法这个词,从此便“误入歧途”,走上了学习书法的不归路。

    那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没见过宣纸,最好的纸就是5毛钱一张的图画纸,厚厚的,可以画素描,但写书法不行。刘老师发明了把普通墨汁晒半干,浓浓的,再加上白酒稀释后在普通的油光纸和图画纸上书写,居然也能制造出洇洇的效果。我作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父母养活我们姊妹3个,是没有闲钱买纸墨的。于是,没有墨,我就只好把家里烙馍的鏊子翻过来,把柴草灰刮下来加水搅活成墨汁用。没有纸,便在学校写完大字报后少用点儿浆糊贴到墙上,晚上再冒着风险揭下来,在反面练习写字,一张纸,先中楷,再大楷,空隙之外练小楷,等一张纸全部涂黑了,再积攒起来卖废品,几分几毛的零钱用于购置笔墨。而公家的笔墨是万万不能拿回家的,弄不好能打成“现行反革命”!便是在这种物质和政治条件下,开始了我的学书生涯。

    至于字帖,几乎见不到。许多书包括文学名著和我存的小人书都被当作“四旧”烧掉或上缴了。那时全国好像只有两本字帖,一本是刘炳森写的隶书,一本是周慧珺写的行书,内容都是鲁迅先生的诗。而我很幸运,还有两本贴:一本是刘长佑老师的行书,一本是周维华老师的隶书。靠着这些,我走进了书法之门。

    几十年过去了,从学校到农村,从部队到工厂,我一直坚持着书画的理想。虽然后来物质条件较好了,能买得起宣纸笔墨了,但我依然不敢浪费,保留着用读过的报纸练字,宣纸创作废掉的部分再裁下来,连巴掌大的一块也不舍得扔掉而用它练习小楷的习惯。至今仍是。作画、书法时舍不得用宣纸试笔,看见谁拿着好好的宣纸撕下来试笔,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要知道,一张宣纸从选材到成品,要经过100多道工序,那都是造纸工人的辛勤劳动啊!

    我受益最多的当是在地方企业的那十年间。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提着一桶水,掂着用苎麻自制的如拖把似的大“毛笔”,在老家所在企业轴承厂门前的大马路边上挥写2米见方的大字。无论酷夏寒暑,除非遇到下雨而从未间断过。十年下来,几乎通临了能接触到的几十本碑帖,也锻炼了臂力和扩展了视野,着实受益匪浅。

    再后来的这近30年间,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组织全国书画活动,编辑杂志上来,然绘画、文学、书法却也未敢放下,只是精力分散了。好在于央视书画院这个高平台上结识了许多书坛前辈大家,他们给予了我诸多谆谆的教导和学书建议。逐渐地也在不自觉中找到了自己抒情达意的书写习惯,我除坚持小楷创作外,于大、小爨上着力最多,又加入了隶书和魏碑。遂熬成了专属于自己的一锅“周口杂烩汤”。我对此的解释是:杂烩汤是周口早年民间的一道菜,汤里各种成份都有,荤的素的,贱的贵的,能用上的菜蔬都放里边了,而且好吃不贵。谁都能消费得起,用这来形容我的书法确实很贴切。因为我的书法很难归于某家,又不似某派,而且大多写我自己的自作诗词,主要以抒写感情为主。一幅作品里随着情绪和所表达的意思而笔随意走,有时意到笔不到。准确地说,我的字是画出来的,我的画则是写出来的。

其实,书法二字说起来简单也简单,玄妙也玄妙,因为既然由普通的书写上升到书法的层面,那便有诸多法度、规矩,不能随意乱写。而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后,则主要看书写者的整体综合素养了!一幅好字的章法布局、笔墨运用非常重要,甚至一幅字从第一笔落下便注定了作品的格调和风格、节奏、韵律,这一切完成是由主观情绪所左右,与写字当时的笔墨纸张、书写环境、现场氛围等都有很大关系,在书写过程中的情绪把控又进一步影响了一幅作品里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呼应、迎让、聚散、浓淡、干湿、大小等这些关系。说白了:写字便是处理关系,关系处理好了,一幅作品就完美了,其艺术价值也就此体现出来了。无论懂不懂书法,看着舒服就好。而“舒服”二字,无论于书法、于人生都是很难达到的境界。否则,不知所云,再错字连篇,那便是废纸一张!

    书法如此,为人处事又何偿不是如此呢?


2020年8月1日于枕河居


上一篇:万水千山走遍——漫话我的写生体验
下一篇:明心观性 苇岸泊舟——读李鸣泉山水画“海外人家”有感
(作者:鸣泉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万法归宗——漫话我的书法体验]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