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直写横空骥

时间:2018年12月12日 作者:徐水平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每一次看刘勃舒先生的马,总有神情激扬,跃跃欲试之感。细品起来,刘勃舒先生的画马艺术渊源有自,又别处心裁;师承谨严,又直抒胸襟,堪称徐悲鸿之后的又一大家。

刘勃舒先生的鞍马艺术与古人一脉相承。自古画马大家各擅胜场,却传承有序、血脉贯通。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狩猎图中,就已经有了马的形象。至汉代,已经出现了工于画马的专家。南北朝的扬子华生动传神,隋代的展子虔立马有“走势”,卧马“有腾骧走跃势”。唐代是一个画马大家辈出的时代,唐初江都王李绪善画鞍马,杜甫《观曹将军画马图诗》云:“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此外还有曹霸、陈闳、韩干、韦偃等专业画家。曹霸画马重神韵,韩干画马以形胜。韦偃画马“骨格体状,富于精神”。李公麟“颉颃曹、韩”,是宋代少有的鞍马大家。元代画坛领袖赵孟頫画马有晋唐风韵,元代的龚开和任仁发画马,则悲天悯人,另有一番文人情怀。

至近代,清代的传教士郎世宁以科学之精神画马,结构准确,毛发毕现,然而神韵凋丧。徐悲鸿先生以高超的造型技巧和深厚的传统修养,开创了神形兼妙的写意画法。刘勃舒作为徐悲鸿先生的关门弟子,得其真传,以形写神。同时,刘勃舒先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草书入画,素心直写,发展了徐悲鸿的鞍马艺术,躐等前贤,自成一家。

刘勃舒先生在古代鞍马艺术的基础上注入了文人画的笔墨精神。元代以前的鞍马艺术注重以形写神、以肉见骨。元代以后,中国画通过书法对绘画的介入,更加重视画家主体人格的再现。倪瓒是元代一个以孤洁清高著称的画家,他提出了一个关于艺术本质的问题:以逸笔聊写胸中逸气。中国文化以人为本,中国绘画写意为宗,胸中有清逸之气,下笔才有清逸之品。所以何怀硕先生在评论刘勃舒先生的画马艺术时说:“逸笔草之,如狂草之风驰电掣,另有一番风味。”用刘勃舒先生自己的话说:“中国画有它的独特性,我们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充分发挥这一特性。中国画的点线是有感情的,笔墨变化是丰富的。”在与西画的对比中,刘勃舒先生发现了中国画马艺术中笔墨的生命特性和艺术精髓,

刘勃舒先生的鞍马艺术师承谨严。我们看刘勃舒的绘画,早年遵循徐悲鸿先生的教诲,在素描、写生方面下过苦功夫。为了熟悉马的习性,刘勃舒先生还曾经在牧场养过马,对马的解剖结构如庖丁解牛,了然于心。刘勃舒先生早期的画马作品中能够看到他从徐悲鸿那里继承的科学严谨的写实精神。正因为有严格的造型、审美训练,才有了今天刘勃舒先生以草书入画,逸笔草草、挥洒自如的绘画风格。

刘勃舒先生的鞍马艺术直抒胸襟。刘勃舒先生的马越画越像他自己,近年的作品更加灵动、洒脱,可谓笔如其人,画如其人。他的笔墨间流露出自在、孤高的心境。看到刘先生画的马,联想刘先生的为人,画马不在肥瘦,不在牝牡骊黄,而在风骨。刘勃舒先生画马,起笔不论前后,即兴而为,但在表现马的风骨、神韵上极为讲究,脸部瘦削,马腿修长,臀部丰满,骨骼健硕,姿态桀骜,有横行万里之志。

刘勃舒先生的鞍马艺术体现了充满生气的时代精神。中国绘画艺术总是寄托着人的理想和时代的精神,马是生命力和进取精神的体现。汉唐时期的中国人胸怀阔远、人们爱马、画马,马不仅是实用的劳动和征伐的工具,也是财富、地位、勇敢和忠诚的象征。龙马精神、老马识途、老骥伏枥,马的精神是中国人的文化共识。刘勃舒先生的马让观者自然想到了杜甫的律诗《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宋代偃武修文,李公麟的鞍马有温和恬静的气质。元代文人郁郁不得志,任仁发的《二马图》中一肥一瘦,寓意官场浊与清两种人格。徐悲鸿画九方皋相马,寄托了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盼望民族复兴的爱国情怀。

刘勃舒先生对画马的文化寓意有很深刻的认识:“画马是艺术,更是文化。在中国艺术史上,众多充满智慧的艺术家,留下了不可胜数的以马为题材的佳作。研究画马,其实也是研究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研究传统。马是勇猛的化身,代表着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所以,我们在画马的同时,必须树立民族自信心,重塑新的审美理想,要有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信念,以民族兴旺、国家强大为己任,时刻不能忘记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注重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激活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与时俱进,紧贴时代,大胆挥洒,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和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力作。”我们看刘勃舒先生的马,精神气质是亢奋、昂扬的。在复兴中华民族的今天,中国人的勤勉、精进和活力在刘勃舒的奔马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任何高超的艺术都是以精妙的技法为依托的,刘勃舒的鞍马艺术有一套独到的画法和笔法,他善于把书法中圆笔和方笔用在画马上。圆笔,中锋藏锋,注重长短线的表现;方笔,中侧锋露锋,注重大小面的表现。刘勃舒画马运笔如飞,八面出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追求笔墨气韵的连贯和奔马神韵的生动。有的地方又如同点睛之笔,力求准确。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精心刻画。在水的运用上,刘勃舒先生非常讲究,多次的晕染之后,结构不乱,层次分明,水墨淋漓。

经常驻足刘勃舒先生的画马作品前,总觉得“其中有新意,欲辨已忘言”。这时候,才知道自己才力不足,不能窥其堂奥。刘勃舒先生在中国鞍马艺术史上的地位的独有的,是一个有待研究和开发的富矿。无论是有志于画马的画家,还是理论研究者,下工夫研究他的鞍马艺术,不仅能理解中国画的精神,更能使自己的绘画和研究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在燕京读书会的书法讲座
下一篇:阔大高古  曲铁画沙——唐辉山水画的格致
(作者:徐水平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素心直写横空骥]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