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菑畬经训”与乾隆时期的文化策略

时间:2018年12月12日 作者:徐水平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清代乾隆时期有一个闲章,印文为“菑畬经训”,简短四个字,透漏出清代乾隆时期的许多文化信息。

首先看“菑畬经训”四个字的字义。

菑,读作阴平声的资声时为初耕的田地。《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郭璞注:“今江东呼初耕地反草为菑。”例如,《书•大诰》:“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大概三代时期,中国人口少荒野大,多为新开垦的耕地。

畬,读作阳平声“于”时,字义为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天地。不过“畬”(音于)与“畲”(音赊)字形相似,可以通用,但当组词“菑畬”、“ 畬田”时,以“畬”(音于)为本字。例如杜甫诗《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耕。”又如南宋范成大《劳畬耕》诗序:“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斫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土下种,即苗盛倍收。无雨反是。”宋代以后,在一些山区仍然有这种耕种习惯。

“菑”和“畬”为同义字组词,《尔雅•释地》邢昺疏引孙炎:“始菑(菑又通灾)杀其草木也;新田,新成柔田也;畬,和也,田舒缓也。”《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悠往。”孔颖达疏:“不敢首发新田,唯治其菑熟之地。”首发新田为菑,菑熟之地为畬。可见,“菑畬”一词的意义由先民的“刀耕火种”个别的、具体的耕种方式,转为表示类属、抽象的“耕田”、“农耕”等含义。中国的农业文明向来重农轻商,“农本主义”是几千年来不曾变易,农耕是民生之本,所以“菑畬”进而引申为事物的“根本”。如韩愈《符读书城南》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谓儒家的经义是文章的灵魂、根本。

“文以载道”,梳理维护道统的韩愈提倡的“经训乃菑畬”,虽然是道学家的口头禅,却也是历代文学的正理。然而“菑畬经训”出自满人官方之口时,又别有一番用心。

自顺治至乾隆,是满族人作为异族入主中土由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这期间,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文化策略,以笼络汉人中影响力很大的知识分子。其一是主动的文化认同。异族入主中土,往往在文化上为汉人所同化。满族人采取了较为实用的文化政策,为了迅速稳定局势,确立其合法性,不惜主动做文化上的被征服者,即主动的文化认同。一方面尊孔,另一方面提倡朱子理学。顺治康熙的行为,目的在于明示天下士人,清廷承认儒家文化的正统性。以孔孟思想为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文化上承认满人的被征服地位,抚平秉性高骜之士人内心的抵牾和意气,淡化和模糊士人“夷夏之防”的意识,借儒家的“天下”观念求证清廷绪统的合理性。

其二是困学者于“故纸丛碎”之中。钱穆先生总结了中华受制于异族的历史,得出了与鲁迅类似的结论:“尝试论之,中华之受制于异族,有三期焉:一曰五胡元魏,再曰辽金元,三则满清。……满清最狡险,入室操戈,深知中华学术深浅而自以利害为择,从我者尊,逆我者贱,治学者皆不敢以天下治乱为心,而相率逃于故纸丛碎中。其为人高下深浅不一,而皆足以坏学术,毁风俗而贱人才。” 

具体说来,就是召集天下学士编纂大部头集成性图书。有清一代宫廷刻印1000多种书籍,其中康雍乾三朝占了一大半。从质量上说,编辑、刻印、装帧精美的书籍都出现在康雍乾三朝,这些书籍在文化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也是清后期所不能比拟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集成性。如《康熙大字典》 是集中国历代字书之大成的官修字典。《古今图书集成》 是可以与明代《永乐大典》相媲美,搜罗广、编校精的大型类书。《四库全书》编纂更是无所不包的宏大工程。全书三万六千册,纪昀(1724~7805)等人三百余人参与编纂。除了以上综合类的书籍,还有一些专业类的书籍,如佛经大全《乾隆版大藏经》 、书画类书《佩文斋书画谱》、法帖总汇《三希堂法帖》、《懋勤殿法帖》等;农书大百科《钦定授时通考》 、医书集成《御纂医宗金鉴》 、书学集成《六艺之一录》、艺文类有《古文渊鉴》、《历代赋汇》、《历朝闺雅》、《历代题画诗类》、《历代咏物诗选》、《唐宋文醇》、《唐宋诗醇》、《全唐诗》、《全唐文》、《宋金元明四朝诗》、书画方面则有《石渠宝岌》初、续、三编、《秘殿珠林》初、续、三编;。大型音韵、字书和类书的编刊,如字书《康熙字典》、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还有《佩文韵府》和《韵府拾遗》、《骈字类编》、《分类字锦》等。典章制度方面有“九通”,即“三通”:《文献通考》、《通志》、《通典》;“续三通” :《续文献通考》、《续通志》、《续通典》;“皇清三通”:《清文献通考》、《清通志》、《清通典》。

当然,清代顺康雍乾连续的文化政策还有文字狱、制科的恩威兼用的手段,大抵以正朔自居,以消磨汉人的主体意识为目的。“菑畬经训”是一枚闲章,但其背后正襟危坐的主人一刻也不曾清闲。


注:

 1、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自序》,商务印书馆,l997年12月。

  2、《康熙大字典》四十二卷,张玉书等编,武英殿刻本,康熙五十五年(1716)成书。是书在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二书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大型字书。因系康熙帝钦定编纂,故称《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也是集历代字书之大成的古代官修字典。

 3、《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陈梦雷(1651~1741)、蒋廷锡编纂,类书,聚珍版,分六编三十二典。

  4、《乾隆版大藏经》又名《龙藏》,七千一百六十七卷,弘昼、释超盛等编,雍正十一年(1733)至乾隆三年(1738)编,内府刻本。《乾隆版大藏经》简称《乾隆藏》,又因经页边栏饰以龙纹而名《龙藏》,泛称《清藏》。《龙藏》是以明《北藏》、《南藏》为底本,略加增删,该藏的增删反映出雍正皇帝对不同教派的取舍褒贬态度,因而《龙藏》较之前的诸藏更有时代特征。

  5、《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清)鄂尔泰等撰,乾隆七年(1742)刻,嘉庆十三年(1808)武英殿增修本,是书为清朝第一部大型官修综合性农书。此书系自旧籍中辑录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资料,是清代农书的集大成之作,对清代农林等各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6、《御纂医宗金鉴》九十卷(首一卷),(清)鄂尔泰、吴谦等撰,武英殿刻本,乾隆七年(1742),医学丛书,收书十五种,本书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加以系统论述。清代太医院以此为教科书。


上一篇:“石峰现象”解析
下一篇:不死的匈奴
(作者:徐水平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菑畬经训”与乾隆时期的文化策略]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