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漫步——散议小品

时间:2018年03月19日 作者:胡永凯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不知何时起,人们把艺术品分为“大作”和“小品”?
   艺术产生之初,本无“大作”与“小品”之分。上古人在鹅卵石上刻画,因纽特人在海豹皮上绘图,中国农村古老的剪纸、炕头画,在今天看来,就是很可爱的“准小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艺术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功利属性,艺术家也逐渐“专业化”,他们或是为宗教服务,或是为统治者服务,或是为权贵服务,凡此“服务类”的作品,则无论画幅大小,均不能称为“小品”。
  “小品”承载不了沉重的“任务”!
   在中国,具独立思想的文人墨客需要有种随心所欲,直抒胸臆,或是追求天人合一,沟通自然的工具,于是出现了所谓“文人画”,而正是广义上的文人画,使得小品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西方,随着文艺复兴以来人性的解放,随着艺术上个人风格的鲜明化,小品才真正有了存在的土壤。
   显然,小品的本质不在于它的“小”,而在于它的“品”。小品更多的是人在纯精神层面的追求;小品近人性而远神性;近天真而远世故;近轻松而远沉重;近感觉而远教条,近抒臆而远描绘,近自然而远造作……
   小品是艺术家在毫无杂念的状况下最直觉,最放纵的真情流露。
   中国画的工具毛笔、水墨、宣纸,给小品创作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中国画大约是世界上最重小品的画种,更产生了如扇面、册页等专为小品提供的格式和体裁。
   三五好友,相聚一室,呤诗作词画小品,成为中国文化人乐在其中的“雅集”。
   小品,讲究的是“品”,“品”是品质、是品格、是品味,廖廖数笔之中,画家的审美趣味,艺术功力,文化修养,瞬间跃然纸上,一览无余。
   “大作”与“小品”,只有内涵的不同,形式的各异,而决无价值的高下。事实上,古今中外不少大师都是画小品的高人圣手,中国的八大山人、任伯年、齐白石如是,西方的莫奈、马蒂斯、毕加索亦如是。
   现代人生活紧张而沉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已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唯其如此,自觉的艺术家更要在心中留一块纯净的自留地。小品正是画者释放自己不受拘束思想最好的寄托物,也是观者从中受到心灵抚慰的有益营养品。
  我们都需要小品!

 

                                                   胡永凯 2012盛夏于京东一色堂

上一篇:《中华武术》创作简述
下一篇:《自然》这组作品的由来
(作者:胡永凯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笔墨漫步——散议小品]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