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彦 如往事天真静好

时间:2018年01月14日 作者:谷珵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张晓彦的画面里,时间是凝固的。仿佛这日日新的世界,也甘愿为他笔下的岑寂之美而多停留一秒。时间又是流转的,他所经行过的鲜活故事,令那纸间的草长莺飞、猿啸鹿鸣都盖印下岁月生动的痕迹。勾连往昔,奔向未来,投洒下心底一片朴素的赤诚。

在静谧里修行
如果笔墨会歌唱,那么张晓彦的染晕中,掩藏着凝神屏气的敬重,清素、悠远,是一阙时光的回响。
千百幅作品里,他的画总能让观者回眸,因着一股不张扬的缱绻。娓娓道来的心思,静得尤令难忘,如临长满幽兰的空谷。清薄日光劈开云层,一缕光束纯净地洒落。有风过,吹得光影绰约朦胧,花自开自谢,寂寥而高贵地与光阴对峙。这阒然需索耐得住性子的付出,长久以往,张晓彦就被磨成了“宅男”。曾经有一整月,他都未踏出家门半步,“除了画还是画”,用自己的尺度切割着时间,端然地完成翰墨修行。
“绘画的魅力就在于,即使是同一幅画稿,每次完成还是有着不确定性。特别是没骨画,基本一次成形,那种墨色和水色碰撞瞬间出的感觉,若是调整太多就会失去。” 他为顷刻美感的抓取着迷,而传统没骨画中大尺幅并不多见,便选定了这条道路探索。一次,张晓彦带上创作请教霍春阳老师,结果前辈的一句点评令他顿悟醍醐,“霍老师说,你要记住,画大画时一定要平整。平里求变化,求层次,才能产生静气,也才会吸引人深入看进去。”
此后的实践中,他牢牢把握住这一核心,将画面的调性和颜色都统一起来,再逐步增减细节。“就像山水画讲究‘远看势,近看质’,大幅作品要先有‘势’,否则凌乱躁动,很难把观众带入画面。必须先找到中间点,然后进行或浓或淡的丰富。”相较于大部分运用水色为主的没骨,张晓彦反其道而行,将石色融入肌理,“水色的表现力比较弱,而石色的覆盖力强,相对来讲就厚实些,画就不会显得漂浮。”怎样调配添加比例?如何达到更好的效果?反复的琢磨与尝试后,他终于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现方式:淡雅的灰绿色主调清新,莹润的光泽显示出细腻的变化,格调自有古意。
没骨的婉转柔肠,滋养着张晓彦的绮思,他也以善于发现生活温度的眼眸回馈着艺术。“中国画几千年没有断代,一路走下来题材实在太多,很多人觉得似乎没什么新鲜事物可以入画。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没有静下心来去挖掘它。”2007年季春,他和家人到公园游玩,一阵小雨擦过,等到放晴,从避雨的亭台走出,就那么邂逅了小院里的珍珠梅。不似寻常路边的低矮,高高大大的一簇,茎脉舒展,雨珠还挂在叶间,立刻就触发了灵感。张晓彦赶紧举起相机拍了数张,接下来的两年,他一有空就会构思,最终动笔时仅花了半个月——这张大尺幅《清浅水畔》,迷离的灌木映衬着白色花苞,画卷效果也超乎了创作之初的想象。
有人评价,张晓彦的画中,花鸟安静、悠闲、清雅,绝无奔突跳脱之姿,然而却内蕴活力,体现了一种浑然、朦胧的魅力。他却总说自己的天分并不高,画不来需要至高才华的工笔画。然而实际上,内心对美的沉静包容早已突破了技巧的局限。那份谨慎矜持的静谧,构筑成他的艺池,其深处的纯净,一遍遍,荡涤掉尘世的喧嚣。

将绘画进行到底
对绘画的热爱,根植于他的幼年,也幸运地得到家人的鼎力支持。初中毕业前夕,张晓彦发现恰好有美术高中招生,于是便跑去报名,一个月的培训后顺利通过考试,算是跨入艺术的大门,“当时觉得太幸福了,每天做梦都是画画。”十二分投入的他,高中阶段五点半就起床,晨练结束就一头扎进画室,不参加课余活动,亦不午休,全部用来勤学苦练。这样的习惯延续至研修专业的各个阶段,他总是第一个抵达教室,甚至比规定的开门时间还要早,待到折返夜已深浓。“别人一天画三张素描,我一天能画八张,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只有我一个人能完成。”高二开始,他便能给低年级代课,辅导绘画。
由于业务功底扎实,再加上人缘和口碑俱佳,张晓彦被学校破格聘用。沉浸在能与绘画厮守的兴奋中,他在教学的岗位上辛勤了三年,直到教育局长的一席话点燃了内心的火花。于是,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张晓彦只身前往书画底蕴深厚的天津求学。“那时候天津美院有个师范系的进修项目,我本来参加了,可是一下课学生们就散了,绘画的氛围不太好。后来我发现隔壁的国画进修班特别踏实,就主动申请调动。”
得偿所愿的张晓彦,开始跟随霍春阳、贾广健等名师创作。“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张晓彦清楚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来天津前就给自己定下规矩,“不能跟老师画得像,只能学老师的精神。更要专一,让见多识广的老师予以指导。”他庆幸自己遇到了深谙育人之道的好老师:曾经,他临摹过一张贾广健老师讲课用的小画,“结果贾老师不高兴地说,你临它做什么?老师的创作拿来只是为了让你们明白些技巧和方法,要学就好好临摹宋元的作品,学习古人,你和老师的起点才是一致的。”偶然的机会,张晓彦看到孙其峰先生介绍没骨法,旋即一发不可收。一年学习期满,在老师的建议与挽留下,他选择继续留在天津,于是,校外八平方米的小屋内,多了一个坚持不懈的身影。
前进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一度,他在天津工艺美院国画系主任阮克敏的赏识下,本有机会留校任教,不想波折打断了渴望。他也只是淡淡地接受,念本科、办展览,进取的步履不停。
是金子总会发光,一次小型个展的机缘,令已是“获奖专业户”的张晓彦成为天津画院的特招引进人才。“我后来得出一个结论,不要太在意人生中经历的小坎坷。可能有时候失去了一些,命运中有另外的安排在等待着你,但你需要有这种能力去迎接它,不能消沉。”机遇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勤勉如他,用案牍青灯前一丝不苟的蓄积把握着人生。去年年初,他的“大红袍”画集首发,收纳近200幅作品,出版前友人询问是否有足够的画稿,他笑笑说,自己有300多幅,让对方惊讶不已。“我的画起稿很不容易,耗时也长,所以我一般要画上两三张,留一张作展览出书,其余的再考虑出售。否则一旦有展览或者出书的机会,也没有作品。”
如今,他格外珍视画院良好的创作环境,更加自觉没有理由不发奋。“霍老师说过,一生如果只做一件事,那就很了不起。关键是坚持等于成功,只要认定了,就风雨兼程。”笔底轻车熟路的驾驭,果真应了那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保持本真的纯粹
记忆的底片里,绘画该是占据了大半影像,不然张晓彦怎会有聊不完的故事。高中到外地写生,他特别喜欢到原生态保存完好的偏远处所,“当时住过三块一晚的地方,男女生分开各一屋,男生连床都没有,就直接睡在铺好桔梗的地上,夜里山间还有狼,吓得不敢出屋子。”
至今想及这段往事,他依然忍俊不禁,乡村的淳朴深深吸引着怀恋,家乡的经历也使之比同龄人能承受更多磨难。求学阶段,每顿餐费只有一块的预算,简单的面食加开水就撑着一上午,临近中午便饿弯了腰,但“因为喜欢,没觉得是吃苦”。经行过的年华,给未来积淀出源源不竭的动力。纸绢上的片叶孤花,仿佛都只是回忆的气息,萦绕着天性里秉持的一份乐观。
心若向阳,则暖意自然生长。同他打过交道的人,私下难免感叹:好真!这真,是他的为人,彬彬谦逊,透出诚实与良善。他总是低眉笑语,提起谁的评价都是“挺好”哪怕对多给打些饭的学校食堂师傅也会感念心头;最穷的时候,身上只剩下15元钱,还在还房贷,朋友说可以帮他卖掉霍春阳老师的赠画,“被我拒绝了,一卖感情就没了”。这真,映照在丹青下,造就了内敛的恬静与澹然,那些自然生灵的眼神眀净,轻易掀起观者心头的涟漪。也同样因为这真,多有伯乐和贵人相助,如同暗夜里的掌灯者,为他点拨方向。
“作为一个画者,要纯粹一些。外界的环境可能是一种状态,你能左右的只有自己,你的敌人也只有自己,战胜他了,你就能安静下来。”思虑通透的张晓彦把心态放得平和,市场的喧哗声浪,似乎只在他周围打个转便撤走。“内心要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把画画好,其他的该来迟早会来,否则也拿不稳。一旦去争就会徒增不得苦,身心疲累。更不要自怨自艾,有发牢骚的功夫,不如画上两笔。” 随缘的口吻里,藏着坚守的笃定。对他而言,绘画关乎理想,拒绝曲意逢迎,拒绝飘忽追风,始终是本真的体现。他亦乐得保持着天真的心境,“做人太过精明一定不是好事,一个人感觉傻傻的,也挺可爱,就这么单纯地画吧。”
正如贡布里希谈到: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每位艺术行者都以自身体验为出发点,不断拓展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去年的展览特别多,甚至一个月两三个,耽误了许多创作时间,今年我打算不能再这样。没骨画对体力和眼力都有要求,趁现在还跟得上,还是要创作些大作品。不愿过多暴露在聚光灯下,张晓彦还是选择守持本真,参悟墨痕心迹的美好。

 

 


 

上一篇:张晓彦其人其画
下一篇:慎断前贤“笔误”
(作者:谷珵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张晓彦 如往事天真静好]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