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观展后随笔

时间:2021年08月03日 作者:贾广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观展后随笔


华君武  亚明合作


“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很精采,都是那一时代的名家大师。李可染、吴作人、黄胃、叶浅予、将兆和、李苦禅、王雪涛、何海霞、张仃、黄永玉、孙其峰、朱屺瞻、刘海粟、谢稚柳、程十发、陆俨少、钱松嵒、关山月、黎雄才、方济众等。之所以说精采我以为就是随意,很多都是即兴之作。所谓”随意"就是随情、随心、随缘而随意,因"随意"而生"趣。此展之作品可读、可品、可思、可忆。可读是其画题、画跋可读,读后生境,可知老画家们的创作状态。可品,就是从作品中能品出中国画的真味道,中国画由笔墨表现而具有的独特美感,笔墨之美,书写之美。可思就是引起我们对中国画许多问题的思考,而且思考甚多。可忆即是睹画思人,让我们对那一代艺术家人生与艺术的感念。那一代艺术家大都已逝去,一代文脉的传承自然落在下一代、再下一代的身上,如何传承,传承什么。如何坚守,坚守什么。这是中国画传承和发展的一个课题。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待中国画的态度因人、因时而异,每个人都走在一条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


“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观展后随笔


程十发  方济众合作


展览中有一幅华君武与亚明先生合作的作品,是一幅极简略而有趣并耐人深思之作。华君武是漫画家,因此才有那样的表达。而亚明先生只是在画中点了四个硕大的苔点,我要说的是这四个苔点。这几个苔点是"随意"点的?是,或许不是,是"随意",但也许有斟酌,是什么,又不是什么,究竟如何谁能说的清?我想请亚明先生也不一定就能讲不清的吧。这也许就是中国画的笔墨之妙,或许也正是中国画之奇。


“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观展后随笔


关良  黄胄合作


"点苔"是中国画笔墨表现之法。点苔犹如厨子做菜的佐料,没有不行,多少随意,那是不能在天秤上称的,常常表述为"少许"。点苔即可"少许",也可“多多",山水画中的矾头,就是密集的点,聚集的点,是多多的点。少许的点那就真的随意了,可三五点,可七八点。可一二十点,可三五十点,还是可多可少,也可以该多即多,该少既少,还是“随意"。


“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观展后随笔


黄胄  亚明  黄永玉合作


那苔是什么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不是什么又是什么。既是似是而非,又是似非而是。妙哉!苔点不可自成一图,前边提到的华君武与亚明合作的作品,亚明的四个苔点是难自成章的。我在读研究生时,孙其峰先生曾给我讲过关于中国画中的"点苔",讲的精采。后来先生又教我去读《南田画跋》,其中关于点苔的表述更是精采明白,令余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观展后随笔


李苦禅作品


一个苔点的讲究,这讲究尽在"随意"间。

这个展在随意间游戏笔墨,在笔走龙蛇中写就了中国画的大境界。

这一代老先生何以有这样的气势,有这样的境界?我的回答首先是学养。学为中国文化之精髓,养育了做为一个中国画家的心性与根性。根是扎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涵养出一种文气,一种雅气,一种书卷气。因此,中国画品评的标准有"雅"”俗"之分。


“润物无声”中国国家画院老艺术家作品展观展后随笔


朱屺瞻 陆俨少合作


其二则是时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之将兴,文之将盛。那一代老艺术家们激情勃发,这不无与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那样的”推动有关。从藻鉴堂到中国画研究院,从中国画研究院到中国国家画院,都因国家之兴而致文化之盛。今年是中国国家画院成立四十年之庆,从展览中可以看到许多那一年为庆祝中国画研究院成立而创作的作品。吴作人书写的"意在笔先“四个大字,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书写,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这个展览的作品是无声诗,又是有声画,又是有形的音乐,是笔墨的乐章。

展览中还有一幅黄胄与亚明合作的小幅作品,黄胃画的背读书的女同志(题跋中如是说),极精炼的勾勒出女性的腰身,一笔浓墨将腿与臀写出,这样的意笔人物唯黄胃先生不魁为时代国手。

这样的"随意"是一种艺术的高度和境界。随情放意之间是法外之法,是至法也,技近乎道矣!


上一篇:我与书法
下一篇:从"关照自然"想起的
(作者:贾广健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