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雄贯大野,诗意水云天—山水画家尹洪林访谈

时间:2018年07月19日 作者:李爽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大野苍茫,诗意飞扬。近观画家尹洪林新作,被其大气开阔的意境、雄浑奔放的笔触深深打动。画家的新作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山雄水阔、自由欢畅的理想世界,这里长风浩荡,诗意盎然、生机勃勃。记得上次采访画家尹洪林是在2013年的春天,时隔两年有余,画家近况如何?为此,记者拨通电话对现居四川成都的画家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他的一些创作感悟,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尹老师好,一直非常喜欢您富有正能量的画作。近观您的一批新作,觉其灵动鲜活的气韵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个人风格非常鲜明。请问您这两年如何实现了画作的提升和突破,为此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收获? 

        尹洪林:我做了一件超于常人意料的事,就是到了退休的年龄又坚持去北京求学。我从事绘画工作已有三十多个春秋,在长期繁杂的教学与研习的过程中,始终认为自己并没有走出一条完整的属于自己的绘画路子,或者说自己满意的绘画风格。于是萌生进一步得到指教的愿望。 2013年秋,我带着颇为复杂的心情,进入了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魏广君工作室。当听到导师第一堂课后,我感觉到脑子一下开了窍,随后观看更多风格的导师的作品,很快,我的画作上就有了明显的升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同行见到我的新作品一致认为有很大的突破,并且作品也得到北京、成都等中国画专家教授的肯定。 

        记者:您近期的山水画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气势夺人,苍雄野逸,令人过目难忘。请问您是如何把握住这一点的? 

        尹洪林:关于气势气韵是六法之难。我喜欢画面刚劲。首先力求在构图基本稳定的态势上营造奇、逸、险、苍的气势。在笔墨的运用上,我比较偏爱有现代审美要素的表现手法,例如把传统的笔墨体验放到当代语境的审美感悟之中去表现。四川绘画的朋友都说我是东北人,线条硬朗、明快、有的说是北方画派,我说哪里敢称“派“,只是在创作中用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去“再造”自然,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另外,用理性的思维,带着感情与激情去挥就,说理性并不是刻意的,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自由的生发。这个过程是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真实体验。我的清华美院导师说:“写山水之趣,是显作者之神,神栖之于无象之道,道神相媚,方能万有晖丽”。 


        记者:近观您的新作《气吞天地云梦游》《一溪烟霞寺楼钟》等山水画作,感觉眼前豁然开朗心境特别美好,您让我看到一个祥和宁静大美的世界,请问您在创作中是如何体现和把握个人特色和风格的?

        尹洪林:我一直追求的是山水画野逸和苍朴的画风。我认为情感是支配画家艺术创作的内在力量,性灵与笔墨通融,富于变化。我在创作中始终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注意用笔的干湿灵动,特别在散峰用笔的时候会运用一些干涩的线。在调整时保留比较好的笔触,并注意适当加进湿笔,使之生发韵气而不太枯涩。由于散峰运笔有一定速度,所产生的线较弱,在补笔时尽可能保持线的一致性,求生发,求变化。在染色染黑的过程中,不求修饰,把握整体气氛。 总之山水画,要画胸中山水,将大自然和内心的沉淀相结合,画的是心象。我所追求的是一种雄浑之美,苍朴之美。


        记者:心系自然,情溢故乡。您创作的《一行风鹭一江秋》、《草葭吟风掠朵云》、《风梳芦高天际远》等一系列湿地绘画作品,感情饱满充沛、笔墨淋漓尽致,诗意地再现了湿地的大美风光,可谓情景交融,技艺精湛,感觉特别富有澎湃的激情,能谈谈您对盘锦湿地这一题材创作的感受吗? 

        尹洪林:我虽然现居于祖国西南,但始终割舍不掉的是对故乡的情意。我是盘锦人,家乡的一草一木刻印在我的骨子里,是抹不掉的印痕。盘锦的自然生态景观无以伦比,离开她才更珍惜她的独特。如浩瀚的大芦荡,缠绵的红碱草,一望无际的稻田,井塔,抽油机,还有各种水鸟、沟沟叉叉,小鱼小虾……所以如今我除了画山水画,也一直在画大湿地。我在8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湿地的表现方法,特别从鲁迅美术学院学习以后,经过几年的努力,专门举办过一次“水乡人画水乡”画展,受到美术界的和大众的好评。创作地域风情系列作品,主要在于要克服自然中的芦荡滩涂过于平整,变化少的特点,没有高远的景致这个难题,这就要求画家面对自然去造境。我经常采用满构图,首先取大势,落笔还要取风势,芦草蒲塘铺就整个画面,甚至不留天际。近处用重墨勾线,亮色复勾,注意画面的冷暖和色调的统一协调。芦苇线的穿插、错落,以及前后的对比关系是造势的关键。根据需要,调整芦草线的走势和组合变化,使其产生较强的动感,又不会倒向一边。最后点缀飞鸭野鹤,逆风而翔。画盘锦大湿地是今后创作的重要课题,同时把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与湿地绘画相融合,使作品更加彰显其雄沉,清旷。


        记者:您的作品让我们感受您深谙艺术是要用中国的、民族的审美观和传统绘画精神表现具有时代气息的风情,请问您是怎么把握这一点的? 

        尹洪林:我认为,作为艺术品的山水画,是画家对自然界山水的认识,并运用笔墨、线条、色彩、造型等手段反映的结果。可以说,是人化了的自然。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历代山水画家辈出。我们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必须向优秀的传统学习。在技法上追求师古而不泥古,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结合传统的笔墨语境来表现自然。同时可以吸收西画的透视、明暗、色调等绘画手法融进其中,来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 


        记者:听说您现在生活在四川成都,请问您在那里生活创作情况如何?参加文化活动多吗? 

        尹洪林:我在2014年12月完成在北京的学习后也来到成都生活。感觉这里不愧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文明之都,文化艺术氛围确实十分浓厚。我在这里逐渐结识了当地一些书画家,经常参加画展、笔会等文化交流活动,个人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小高峰,收获了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我也多次参加当地艺术家的联谊活动,走进军营,走进学校,走进乡村,走进社区。在2015年1月10日,参加《蓉城传爱,聚善前行—成都慈善年会》,现场拍卖山水画《四季云烟造天然》一幅,将筹得善款3万余元全部捐赠。尽管这里一切都好,但我始终忘不了自己是一个地道的盘锦人,有时间还是要常回家看看的。


        记者: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还想请问尹老师,您对于山水画研习者如何形成个人风格,有哪些忠告? 

        尹洪林:依我多年的创作经验,我认为所谓风格,是作者个性的笔墨表现手段出现在了画面上,并在没有脱离个性影子的基础上不断的变化,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态势,并不是为了风格而丢弃绘画的本质。我的感受是,你一定要具备较强的绘画功底,也就是山水画笔墨的驾驭能力。当你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后,会形成明显的笔墨语言,并在创作过程中会反复出现自己的语言与符号,这样所谓的风格就有了眉目了。当然要在不断的变化中反复提炼自己的表现语言。 艺术之路是没有尽头的,也没有捷径可走。每个人都需要孜孜不倦地汲取和补充新的能量,要在不断在学习与探索中不断进步。


上一篇:戊戌观魏广君先生篆刻有感
下一篇:观尹洪林先生山水画有感
(作者:李爽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苍雄贯大野,诗意水云天—山水画家尹洪林访谈]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