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260㎝韩步勇“红色太行”系列巨幅作品横空问世

时间:2021年04月20日 作者:佚名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1100㎝×260㎝韩步勇“红色太行”系列巨幅作品横空问世


韩步勇  别署 寒鱼 河北邯郸广平人 ,毕业于河北陶校美术设计专业。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民建中央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首届课题班成员,中国古磁州窑学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北广电网络集团书画院执行院长,西坡书院院长,渤海书画院副院长,邯郸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邯郸市画院副院长,政协邯郸市第九、十届委员,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等;



思想精深 艺术精湛 制作精良


文/卢禹舜


步勇的画,境界、格调比较高,这与个人修养比较全面有关。比如说,他对画面背后的人文历史、对传统文化的熟悉了解,然后深入研究和把握,夯实自己的素养根基。这在他的书法上可能体现得更多一点,书法上的深厚修养,在画上得到了彰显,从绘画的书写性上还是比较好的,进而提升了他的国画作品的审美向度。中国书法造型结体的律动感,是通过优美灵动的笔墨书写线条体现出来的。同样,中国画也是线形的艺术,画境深奥的变化蕴含于线,线积成面才会有较深的内涵。绘画的“书写性”早已成为中国画审美的一种境界,要求以有意味的书法笔墨技巧直抒胸臆,无笔不能显墨象,无墨不见笔之意,靠线条的疏密、轻重、缓急等达到画面虚实相生、笔畅墨达、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步勇绘画的生动气韵与他的书法相辅相成。

中国画需要艺术地表达本真的心灵、表现本真的生活,中国画这种本真表达与表现,步勇把握得都很不错。息还是很浓的。《石涛画语录》中说得好,“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他有了这样的一种属于自己的书写表达方式,然后深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之中,用心感受、用笔描述。因此,他以这样一种姿态投入绘画创作,艺术上是很深入的,生活气活之权”,步勇能充分调遣画中的山川万物,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也就是说能在墨海中立定主体之精神、笔锋下奔流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画中世界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得其体貌,赋其神韵,“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

图片

生活气息很浓,又有了书法上的功力,二者在步勇作品上的体现很充实、很完善;绘画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书写性里所体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情怀,应该说在这里结合的还是比较好的。

按照我们现在的要求,我觉得作品的思想性十分重要。中国绘画艺术的思想性在创作上主要通过造型、用色、构图、题材等元素来体现。中国绘画传统,讲究“神形兼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抒发主体精神。也就是将画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相融合,赋予物象以内蕴,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寓意的美的形象和境界。这无疑对一位优秀的画家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作品要有思考,要做到思想精深。

步勇在这方面狠下了一些功夫,做的也算扎实。比如,他对自然景观的选择、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在整个画的创作过程中,对画面上的整体构图、意境营造,都是别具匠心,这样的安排也能够体现出来他有思考,以画写意。同时,他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对自己的每一幅画作,反复打磨,艺术上也比较精湛。在艺术制作上,因为他有这样厚实的书法基本功力在里边,又有绘画书写性,给人的艺术感觉是细腻唯美的,可以说在作品的制作精良上,也体现得比较充分。

步勇的画,总体来说,挺好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是我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1100㎝×260㎝韩步勇“红色太行”系列巨幅作品横空问世


红色记忆 1100㎝×260㎝


赤岸,涉县一小村之名也。居晋冀豫三省交界之太行山深处,县城西北十里。清漳河明净,一路欢歌,绕村而过。村西有土岭赤红,故有赤岸之名矣。红色之土,盖因润染党旗之赤红而闻名遐迩。

赤岸村可谓钟灵毓秀之地也。其依偎之山,乃山东、山西之界山;所傍之漳河,乃河北、河南之界河。村西南十里,为南北朝时之建筑“娲皇宫”,中华民族之创世纪传说“女娲补天”即附丽于此。彼时,尘世混沌,“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并“抟土造人”,成就“别男女,通婚姻,繁衍人类”之神话。

时光不居,神话再现。一九四零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神兵天降,司令部进驻赤岸村,各机关也陆续迁至附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冀南银行、新华日报、兵工厂……收拾破碎山河,酝酿民族解放,苦心营构,炼石补天,长达六年之久。

九千将士,立足小村赤岸;一代传奇,演绎大国亮剑。刘邓大军,神勇无敌,谱写“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之不朽神话。

枪声远去,记忆永存。赤岸村完整留存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后修建将军岭与纪念馆,以纪念革命先辈之丰功伟绩。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乃我辈之光荣使命。有感于斯,余多次前往赤岸瞻仰、寻访、写生,重温红色岁月,感知澎湃激情。遂创作国画《红色记忆》,献礼于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

《红色记忆》以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将军岭纪念碑及一二九师纪念馆为内容,构成主题画面。在松柏映衬之下,郁郁葱葱,主体使用水墨之黑白表现,背衬以红色远山,寓示红色基因既凝重又兼具鲜红活力。

作品构图采用三角形之组合,且三角鼎立,和谐稳定。主体画面用庄严稳重之水墨,表现肃穆之特质;并分别于局部增之以一抹红色——司令部旧址之红党旗、纪念碑上之红五角、纪念馆之红国旗,在庄严凝重间赋予活泼生机。将军岭纪念碑略高于纪念馆和旧址,位居画面之中间而偏左,彰显对革命先烈之崇敬。

红色记忆,山水连绵。

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诚哉,我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信哉,我赤岸神话,再续新篇!


1100㎝×260㎝韩步勇“红色太行”系列巨幅作品横空问世


红色太行 1100㎝×260㎝


太行山乃中国传统文化山之形象也。所谓山西、山东之“山”者,太行山也。太行苍莽亿万年,绵延八百里,雄奇若带,联结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于一处;红岩如血,润染民族危亡之际山河岁月于一色。

红色太行,特殊山河。

太行山绝壁红崖,叠嶂飞瀑,峰险地要,此乃历代兵要之地也。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两千余载,战事不息。抗战时期,烽火四起,太行山脉,红旗漫卷。此处亦藉以地理位置之优,成为敌后主战场与重要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率河北、山西之八路军一二九师,依托太行,发动群众,创建太行区,即共产党领导下之最大抗日根据地——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发轫于太行山之游击战,迅速发展广大,许多重要战略区先后形成。

红色太行,席卷开来。解放战争,太行作为战略要地,作用再现。新中国之铿锵脚步,从涉县赤岸走向平山西柏坡……

太行浩气,红色血性。亦如中华民族之崛起,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继往开来,心系复兴,方有今日之国泰民安。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身为后来者,吾时而思之念之,敬之仰之,每每夜不能寐。

几年前,余易居涉县太行之腹地,并创建西坡书院。朝夕于此,感慨于心。感佩百姓“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之真情,慨赞官兵“组织群众促生产,发展经济保自给”之远见。红色太行,官兵浴血抗敌;峥嵘岁月,军民相濡以沫。有感于斯,遂以《红色太行》为题,创作国画山水巨制,以抒胸臆。

红色太行,乃浩气之山,精神之山也。山之太行,战士之山;构之图像,精神之构。吾用秩序化之绘画手法与表现符号,化山为人,一石一峰,乃一兵一将也;山石之气韵者,战士之精神气脉也。峰峦叠嶂,黑白相间,间衬以红色,昭示革命先烈追求光明、不畏牺牲之精神,呈现其信仰之光。山有飞瀑,瀑落成流,寓示中国共产党之事业,源远流长;军民鱼水情,山高水长。

红色太行之绘制,既写实又写意,既具象又抽象。于具象山之边缘融入非具象之寓意符号,采用秩序化皴法表现非具象之战士,意欲“立象以尽意”。

红色太行,精神之光。

初心不改,弥坚信仰。

美哉,我太行浩气,与天不老;

壮哉,我太行精神,与国无疆!


1100㎝×260㎝韩步勇“红色太行”系列巨幅作品横空问世


太行脊梁 1100㎝×260㎝


太行山巍峨雄壮,有中华民族脊梁之美誉。其山势绵延八百里,西瞰黄土高原,东望华北沃野,雄踞中分界线,号称天下之脊。

中华脊梁,景色绝美,蔚然而深秀。群山拱翠、苍茫辽阔,大气磅礴、人杰地灵,乃钟灵毓秀之风水宝地也。太行恢弘,浩气千古,真雄浑之极观也。其林幽壑美,土红水甘,漫漫岁月积淀,芸芸子民生息。盖因其天性而观之,人物产于其间者多实且少浮,民厚风淳,脊坚梁挺。一代又一代太行子孙,改天换地,愚公移山,铸就卷帙浩繁之锦绣华章。

吾居山腹地,山居吾心中。多年前,余师法自然,写生太行,一见如故,结下不解之缘,愿做此山之民。汲山川灵气,育自我画魂。予常绘太行风物不辍,且欲领异标新,迥出意表,以开太行脊梁之生面,感知太行承载之厚重。

太行峻拔,负荷不屈;国运沉浮,挺直脊梁。抗战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设置于此,其下属三个师以此为基地,发展壮大,漫卷全国,取得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总部驻扎于平山县西柏坡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三大战役,扭转乾坤。革命队伍从这里出发,进驻北京、开国奠基。

太行脊梁,高高挺起,巍巍乎犹如中流砥柱,支撑中华崛起。

仰望脊梁,心生敬意。余以《太行脊梁》为题,绘制意中脊梁。山之崔嵬,顶天立地;壁之险峻,陡峭重叠。山上飞流直下,汇流成溪,不知其所往;山下路径横贯,蜿蜒为道,不见其所止;悬崖下,角落里,树丛中,有烟火人家,宛若鸡犬声相闻……此外,强化笔墨意蕴,注重山石秩序,体现太行厚重与体量之感。整个画面动静结合,虚实相融,意象意蕴,旨在营造静谧祥和之境。

宁静之为宁静者,盖因背后大山之巍峨也。真正铁骨之所在何也?曰太行,亦曰百姓,更曰军人,其共有之名曰“中国”。太行脊梁,铁骨铮铮;中华民族,气概神勇。遇难不怕、遭压不跨、负重不弯、逢欺敢打,中国人也。

《太行脊梁》所绘,既是太行山地貌特征,也是太行人沧桑人生之呈现。人之皱纹,山之沟壑;岁月峥嵘,革命曲折。山即人,人即山;太行不倒,脊梁不弯。

太行脊梁,意志之刚。

中流砥柱,雄踞东方。

雄哉,我中华崛起,铁骨铮铮;

伟哉,我中华梦圆,高擎信仰!


1100㎝×260㎝韩步勇“红色太行”系列巨幅作品横空问世


太行丰碑 1100㎝×260㎝


征途漫漫,奋斗夺取胜利;太行巍巍,热血铸就丰碑。

中华民族之发展史,可谓一部爱国奋进史。无数共产党员追求信仰,向死而生,壮怀激烈,浩然之气,荡气回肠。

民族危亡之际,抗日烽火,燃烧太行。千山万壑,铜壁铁墙;全民合力,同仇敌忾;军民团结,鱼水情深。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誓死抗日,此为家国情怀之信仰;无数将领战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此为保家卫国之情怀;无数老区人民,前赴后继,送子参军,此为血浓于水之深情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远去,如宝剑似火花,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英雄远去,如太行似磐碑,化作太行石峰,凝铸不朽丰碑。远去兮英雄,知难而进,其功实开拓盛世,顾不伟耶!若星辰在上、丰碑在前,吾辈当时时仰望,将其精神发扬光大于新时代。

    星转斗移,太行不语;烽火虽熄,浩气长存。余抚摩太行崖壁,坚硬如铁;缅怀革命先烈,温润似玉。登高极目,诸山历历,群峰铮铮,亦如将士比肩、碑石并首。余常常扪心自问:大难当前,英雄背井离乡,马革裹尸人未还,为后人创造今日之中国。绝境之中,支撑其初心不改、信仰弥坚者何焉?望山肃立,面壁沉思。余以笔墨与“太行丰碑”对话,往复于历史背景与现实语境之间,用画笔触摸英烈大爱之深、信仰之坚。

《太行丰碑》采用国画雪景,彰显太行雪语。画面将抽象画人物、血红岩石及洁白雪山融汇于一体,白色雪坡与红色山体层次叠加,勾勒心意之象,寓意战士屹立于太行之上,一并构筑太行山之躯体。夫表象雪山之景语者,抒缅怀英烈之情意也。红色者,革命先烈之鲜血也;白雪者,纯粹、洁白之情与宁静之境也。雪景,雪下山体,形成一个个抽象之战士,构筑革命烈士之丰碑。

纵观《太行丰碑》,山脉与血脉相连,英雄个体命运与中华民族前途交织,感知为民族大业和百姓福祉而舍生取义之英烈群像。

太行山,铸就新中国之伟大丰碑

一场雪之洁白,掩映吾辈思念和呼唤。

在太行丰碑前肃立,感思卓绝、悲壮、高尚、永恒。

太行丰碑,铭志心上。

矢志不渝,家国勿忘。

痛哉,我革命英烈,伏惟尚飨;

恒哉,我先烈遗志,开来继往!


1100㎝×260㎝韩步勇“红色太行”系列巨幅作品横空问世


太行新语 1100㎝×260㎝


太行山雄浑悲壮,国运沉浮之际,红旗漫卷,卫国担当。太行山闭塞落后,脱贫攻坚之战,愚公移山,再创新奇。

涉县乃“千年古县”,坐落于太行山东麓、河北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七县交界处。其井店镇西坡村于县域中部,地处山之腹地,余之福地也。

三十多年前,余写生至此,一见如故,宛若觅到人生之归宿。并以西坡山水风物、旱作梯田为题,创作“西坡新语”系列绘画作品,且在全国获奖。之后,在此创建西坡书院,朝夕相伴,用手中画笔记录国家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之举,创作《太行新语》,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作品以新时代脱贫致富奔小康为主题,反映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车、美丽乡村建设、山货外运等盛况。画面虽无人物,却有梯田、有劳动痕迹、有秋收稻谷、有飘香花椒树,有开山筑路之迹痕,有新建堤坝与公路。通过中国水墨画之黑白艺术形式,表现太行之苍茫古朴,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和谐。

 几度春秋,满目新语;群峰竞秀,万壑争奇。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既是古训,亦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之艺术表现。艺术不仅崇尚独抒性灵,更需跳动时代脉搏,由“小我”情调跃升“大我”情怀之审美也;故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画家不可缺席耶。

清初画家石涛曰“笔墨当随时代”,见仁见智。盖以余之拙识而观之,“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者,当下时代之“天地万物”也。画家之笔墨必备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以新时代之思维、审美和技法,创作属于时代题材之精品力作。

《太行新语》即为余之尝试,并力为之。意欲通过水墨国画艺术,表现盛世新语境下日新月异之时代新貌。作品从西坡村切入,芥子须弥,以点带面,以绘画之新语,呈现脱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之成果,得以窥见太行山革命老区乃至大中国于新时代之新气象,可谓壮举也。画面既有个体景象之精微描绘,也有整体山势之宏大铺陈,以丰富作品之趣味与意蕴。盖象外之意、形上之寄,皆融汇于精微抑或宏大之中也。

太行新语,时代新颜。

安居乐业,脱贫梦圆。

美哉,我中华复兴,壮美画卷;

奇哉,我中华神话,再谱新篇!

 


上一篇:程振国•燕山叠翠图360x146cm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