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广健丨二OO七年 牛年!

时间:2022年04月04日 作者:贾广健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二OO七年,牛年。

       这年的六初,春花落尽,菡萏发荷花,我正式走进这个浓阴蔽日的小院,成为一名专业画家。报到的第一天我就兴奋地分到一间画室,二十多平米,面朝南,屋内还有一个不足两平米的洗手间,空调是一个木壳的日本老三菱牌,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时留下的,二十多年了制冷效果依然如故,可是不久就被换成了塑料壳的美的。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是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是文化部直属院团,是一个只有63个编制的(小单位),一些注册登记上都标识为:小单位中国画研究院。小单位不小,建院初始时,那一代名家大师在那里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和墨宝。首任院长李可染、副院长叶浅予、蔡若虹、黄胄。那年月,全国的那些大师级的艺术家来到院里创作小住都是那么一间小画室,一个画案,一张床,一对中式小椅,一对书厨,都是榆木的,我来了也是亨受这样的"标配",只是少了一张床。岭南的关山月、黎雄才,海上的朱屺瞻、唐云、程十发,金陵的钱松岩、亚明、宋文治、喻继高,浙江的陆俨少,天津的孙其峰,长安的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刘文西。还有北京的李苦禅、王雪涛、刘凌仓、吴作人、田世光、俞致贞、黄永玉、黄苗子、……。在建院之初,从颐和园藻鉴堂到中国画研究院,都曾有他们创作的身影。

       我与国家画院有缘。我在上世纪九一年美院毕业时的创作《黄慎诗意》参加中国画研究院的花鸟画展就被收藏。送作品时赵卫负责收件,他打开看了一下,恰巧邓林老师在一傍,我就很谦恭地请她指教,她回赠了鼓励的话,并说我勾的线条和平常的工笔不大一样,云云。这幅作品在2OO9年11月国家画院三十周年院庆时收入了系列画集收藏卷。

      2006年底,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大概是11月的某一天,通知我去文化部递交调入的申请,同时告诉我有个文件帮着一并取回来。这个文件就是中央编办批准中国画研究院更名的批文。

      我就成为中国国家画院调入的第一位专业画家。这个幸运应该感谢龙瑞院长的知遇之恩!之前仅与龙先生偶然相遇两次,同道不经意之荐,竞得先生厚爱!

      我刚到院里时,整天都泡在画室,每天早上先到美术馆看画,再到庭院里走一走,再回到画室读书作画,真是关门即是深啊!

      院址所在的紫竹桥东南,紧邻北京三环边,画室到三环边上也不过五、六十米,窗子一开便能听到如波涛一般的车流声。窗子关上,就一下寂静下了,只能听到毛笔触在宣纸上的沙沙声,还伴着墨香。

      时间久了,年复一年的下来,小小的画室堆满了画册书藉,只剩下围着画案的一个U字型走道。天南地北的朋友来访,画室很难容下三五人,谁见了都说:这么小?这么挤?每次我都乐呵呵地说:不嫌,很好的!

      庚子,鼠年。从春节至到四月底了,小院的花都开尽了,我才回京。我惊呀地发现我养的一棵石斛兰竞依然活着,只有阳光,一点点微少的水份竞能使它活下来,也算是奇迹吧。

      这一年夏天,国家画院新楼建成,搬进高大宽敞的画室,告别了那间曾经呆了十二年的散发着书香、墨香的小屋。




上一篇:程振国丨公共空间大型画创作体会谈
下一篇:艺术在线评论丨贾广健:二OO七年 牛年!
(作者:贾广健 编辑:admin)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