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泽仁 ▏在人类共同遗产长河中的苦旅者、先行者——读刘建水墨建筑艺术有感

时间:2021年10月29日 作者:尼玛泽仁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人类在千百年的文明史中把自己的智慧和美学追求凝固在各个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群中,无论是东方表现皇权辉煌厚重的故宫、皖南黑瓦白墙的民居,还是欧洲把整体形式关系作为艺术本质来表现的沉雄建筑,无不表达颠簸不破的美学追求。在雄浑、厚重、典雅、华贵的建筑群里渗透了世界各族群对文化与历史的哲思。

中国山水画对建筑早有涉足,以界画作为引入,但还是作为山水之陪衬或以散点透视对建筑之追摹,表现仍显千篇一律。上世纪中国画家们以不倦的旅行写生,有李可染等先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中国改革开放使城市建筑日新月异,一批敏于时代的艺术家率先提出了“都市水墨”的文化拓展,但大多还是停留在把建筑作为中国山水画里面的中景、远景来画,或是作为外在的、好看的风景来画。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把建筑本身的艺术精髓以及它蕴含的历史气息、文化底蕴抽出来,同时又以中国绘画精神和艺术表达方式展现给观众,至今仍然是一个新课题。从这一意义上说,刘建先生是这一行列的先行者,他凭借自身的学养、灵气,苦旅、求索、攀登,行万里路写生,解读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雄伟建筑,将版画的提炼、西画的精准、中国画的洒脱融入一炉,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把立体的建筑艺术转换在平面的宣纸上。这些作品使观众心灵为之悸动,把人带进神韵美的意境,唤起人们对历代文明精神的仰视。

他以潇洒娴熟的笔墨游弋于世界建筑艺术长河中,无论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或是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埃及的金字塔,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尼泊尔的加德满都,中国江南水乡等等,无不表达出在这天地间的人类之追求、信仰、理性文化,表达着对历史的崇敬之情;又从吴哥窟、菲莱的废墟中看到永恒的沧桑,把遥远、神秘、深邃拉到我们的眼前,面对今日世界产生难以言说的感慨。这种横穿时空、集东西方最难用绘画语言表现的建筑为主体的作品,在当今画家中并不多见,这表明刘建先生对人类文明的深刻理解。他画的地方我基本上都去过,他不是“按图索骥”、拍照作画,而敢于把建筑艺术重合、逾越,作了大量的取舍,从精神需求和精神引导的角度,思考绘画在生命中的价值,即对浩瀚无垠天地的思索和旷邈悠远的文化思考。

画家追求“象外之象”的精神境界,在画面中追求黑、白、灰的纯粹性,在组合中突显结构块面的单纯与平衡,一改旧式的平面散点透视,追求建筑精准的透视空间,追求水墨多变的状态,以浓淡、墨块、留白以及清淡的色彩来表现中国画的笔精墨妙和艺术的纯洁性。他用线强化韵律和节奏,行笔多变而富有表现力,在长短横直的交替中显示格调、美感。灰白平面上的肌理,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大块流淌的墨迹表达出梦幻般的神秘与深远情怀。

他的画面严谨有序而不失灵气,他以直指艺术的内在生命,找到了最纯粹的艺术形式语言,注重结构元素的把握,体积的大小、方圆、横竖互相联动、粗细对比等,把从建筑本身提炼出的美学,在刘建先生平面绘画中重新组合排列,在构成中找到形式美的秩序,使每一个画面组成的要素都调动起动人的韵味,使称为“凝固音乐”的建筑艺术,在刘建的作品中奏起了最华美的音符,用绘画语言感动着每一位读者,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的特色,呈现水墨自身的审美趣味。他在多样的图式和表现手法上积极探索,寻求创新,以开放的眼光在多元化的复合结构中,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中国画的视觉源泉,为今天中国画的发展变革建立起新的审美价值体系,使中国画表现世界并与之对话、沟通多元文化的共识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刘建还很年轻,艺术之路还很长。虽然在中国美协担任行政工作(注:2016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公务十分繁忙,留给他的创作时间并不多,但他对艺术是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在苦旅中求索、攀登,他的执着、真诚感动着艺术之神,赋予他才华、智慧。相信他在今后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为中国水墨锐意创新、开一代先河,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化历史使命。


                              2014年5月29日


上一篇:开放的传统——刘建水墨风景画印象
下一篇:邵大箴 ▏刘建的水墨天地
(作者:尼玛泽仁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