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艺术在线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 >>
心系西藏神山圣水,创立雪域高原画风——记著名画家张留成的创新历程   
发布时间:2017/7/12  阅读:


我国山水画源起于中原地区,先后兴盛于齐鲁、关陕、江南。南宋以来,江、浙、皖诸省最为发达。近百年来,现代山水画经过了民国时期、新中国建国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四个阶段,经历了对传统山水画进行改造,结合西式画法而产生的山水画时期;经历了以素描写生为基础而产生的新山水画时期;经历了“文革”对新旧山水画全盘否定的山水画发展中断期;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山水画的恢复、徘徊、探索、实验、民族文化的回归期。一大批山水画家应运而起,出现了“岭南画派”、“海上画派”、“北京画派”、“长安画派”、“关东画派”以及具有特定地域地貌自然特征的山水画风。唯独西藏雪域高原题材的山水画,鲜有人问津。国画史上似乎也没有成功的范例。因为这片远在地球之巅的土地是人们难以涉足的天涯,是一片仿若隔世的圣地,而且没有笔墨程式可借鉴,没有创作路径可遵循,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近年来,从关东走出来在京城名声鹊起画家張留成多次进藏采风,在遭受各种艰辛、困苦、风险的磨砺后,他创作出系列雪域高原的山水画填补了我国现代山水画的空白,给闭门造车、抄袭成风的画坛以极大的震撼。

张留成,1965年生于东北黑龙江,祖籍山东阳谷,从小他看到母亲剪窗花、人物,便喜欢上了绘画。少年时期经常在少年宫、群艺馆等书画大赛上获奖。中学时代进入了艺术特长班,198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期间得到了名师卢沉、姚有多、黄润华、贾有福、李行简先生的亲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幸运的是,经过崔晓东老师的介绍,他认识了国画大师黄胄。之后,他经常去黄胄家。每次去时,他都会带上自己的速写本、画作请黄师点评。黄胄先生不仅给了他许多艺术上的点拨和鼓励,更主要的是其鲜明的绘画风格和大美的美学思想及执着的治学精神感染了他的心灵,这对他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学毕业后,张留成回到老家,在报社当上了美术编辑。在近十年的编辑生涯里,他除了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外,业余时间全部扑在绘画上,他还特地到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国画专业进行深造。他曾学习研究过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踏遍关东大地,观察、写生、体验,以涵融自然之心,去领悟关东大地的沉雄、秀丽,然后以厚实的笔墨功底去追求山水画的诗性表达。在他早期作品《雪乡》、《古人诗意》等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创构的诗境。关东山水的幽深之美、韵律之美、粗犷之美在他的画作中表现得自然淳朴,亲切动人。他曾与一些画家在东北数地举办过画展,也曾到澳大利亚办过个展,取得了不菲的艺术成绩。

可张留成是一个探索型的画家,他知道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画家,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探索和思想,必须找到自己的选题,形成自己的画风和绘画语言,才能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那么,自己的选题在哪儿呢?该向哪儿前进呢?他感到迷茫、困惑。

2000年春他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离开了温馨的家庭,到北京自己的发展。因为这儿有他的许多师友,有浓厚的文化交流氛围,他想在京城生根、开花和开创事业。在参加了N次学术交流会及展览后,他依然感到内心很压抑、苦闷、彷徨。这时,他的身边的朋友和导师向他建议:“你去西藏走一走吧,或许你在那儿会有收获。”

 接受了这个建议,张留成真的在2001年秋季去西藏采风了。进藏的第三天他就告别了拉萨的朋友,一个人去边远的雅鲁藏布江乡下采风、生活,那是一个原始、古老、淳朴的地方,也是一个落后贫穷、交通闭塞的地方。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雪花纷飞,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高原反应把他击倒了。躺在病床上,面对默默无语的大山,没有亲友的问寒问暖,孤寂的心灵与思乡情愫搅拌在一起,心中荡起一股股酸味,让这个具有硬朗性格的东北汉子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苦难考验着人的灵魂,往往能激发出斗士的潜能和勇气,而使生命变得精彩。张留成咬着牙战胜了病痛,他不仅适应了西藏高原的生活,交上了许多当地朋友,而且西藏在他眼里由陌生变得熟悉,变得亲切,他爱上了西藏,领域了西藏雪域高原的美。他告诉笔者西藏的美是粗犷的、挺拔的、辽阔的、厚重的、阳刚的、圣洁的,与内地小桥流水、黄土高坡等风情有十万八千里的差别。而藏民晒得黝黑的面孔在阳光下如雕塑般的庄严,他们豪放、虔诚的性格等等人文情怀在内地是无法找到的。

在藏北高原的帐篷里,一边品味着浓香的酥油茶,一边聆听着牧民高亢的歌唱,看着五体投地的信念者一步一拜地朝圣,望着远方飘动的五彩经幡……高原上独特的人文气息与景观,让张留成激情澎湃,怦然心动,创作欲望一次又一次油然而生。

每次创作,张留成充盈着激越慷慨的情感,勃然喷发出敏锐的才思,笔走游龙,恣肆畅意地宣泄,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会营造出他理想中神秘辽阔、粗犷壮丽的雪域高原山水境界。从张留成代表作《圣山祥云》、《圣山净土》、《神山圣洁》、《三极之地•珠穆朗玛雪山》、《圣洁的唐古拉》、《高原之秋》、《天路》、《雪山之巅》、《神山圣湖》《雪域之光》、《高原上的雍布拉康》《神奇的喜马拉雅》等一大批雪域高原山水画精品里,我们可以从他豪健的笔墨、雄壮的景观感受到西藏的辽阔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2005年至2008年,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雪域高原绘画风格,数十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展,作品及个人连续五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名,他还应邀随中国画家代表团出访欧洲、北美、南亚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办展、讲学。他的作品得到了画界许多大家的高度评价,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作品及个人艺术成就被《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中国书画家报》、《国画收藏》等数十家刊物发表和专题介绍。

在品味张留成的画册时,笔者体会到他追求一种和谐、大气的黑、白、灰语言图式,并使这一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在传统的笔墨章法、空间意识上进行了改造,运用平面构成和流光处理技巧,使传统的点、线、面以及墨与色在整个画面中获得了新的定位,故而画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画出了自己的梦境、心境、意境,展现了雪域高原冰雪般纯净透明的圣境之美。他的作品与古人拉开了距离,与当代山水画家拉开了距离。其鲜明的绘画风格及作品展现的独特感受与时代精神风貌等给当代画坛带来了质朴的惊喜和有益的启示。

无论是中国画家还是西方画家,艺术理念、美学思想对其艺术创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春张留成曾在吉隆坡给华人艺术家做讲座时很鲜明地畅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艺术作品必须有三项功能:一是要有文化责任感,即画家应该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健康向上,从而能唤醒人的灵魂,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二是要有审美形态、艺术功能,即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作品溶入理性与感性的思考,从而能表达出画家的审美情趣。三是要有超脱的人文思想境界,画家走向自然、感悟自然、表现自然,画家笔下的山水要比真山真水多一份人文关怀……他的演讲里内含着丰富的儒学、道教、禅宗思想,演讲刚结束就赢得了海外华人艺术家长时间的鼓掌、拥抱。在八月首都图书馆举办的亚洲十国美术大展上,那些听讲座的吉隆坡艺术家还在四处打听張留成目前的行踪,还出了个“把陆天宁错喊成张留成”的笑话。

   不断探求、学习是他的生命、生活的主旋律,他进入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跟当代画坛名师龙瑞、卢禹舜等人近距离学习接触,不仅得到很多指点与启发,在理论和专业上产生飞跃,他的画风更加明朗,成绩更加突出。2010年他的《雅砻净土》作为本年度最优秀的两件作品之一被国家画院收藏。笔者相信张留成会不断激励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而取得更辉煌的艺术成就。

                  (作者系职业作家、文艺评论家、《作家报》副总编辑)














  • 电话:010-67959366  手机:13269815336

    邮箱:mlzhbm@163.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

  • 微信

    公众号

    微信
    抖音

    抖音

    抖音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326981533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