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北京演艺展业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专业音响·灯光·乐器及技术展览会(简称2017北京乐器展)举办。乐器展期间相继举办了智能乐器高端论坛、乐器大讲堂、乐器直播间,以及木吉他大赛、首届尤克里里大赛等多项系列活动。在展会期间举办的“遇见大师”名家讲堂上,葫芦丝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李春华带来了一只“几乎无所不能”的葫芦丝,一款现在市面上还见不到的十指葫芦丝。在右手小指的位置,葫芦丝多开了一个孔,这样一个小指就可以负责两个音。这款葫芦丝拓展了音域范围,可以演奏《天路》 《茉莉花》等曲目。李春华说,目前能够制作出十指葫芦丝的制作师太少了,几乎是个位数。
这次李春华名家讲堂的主题,即葫芦丝演奏艺术的经典与拓展。他携专程从山东、河南等地赶来现场演奏的葫芦丝演奏家,为观众带来了《断桥残月》 《打跳欢歌》《孤独的黑骏马》 《春暖花香》等曲目。这是李春华近年来特意为葫芦丝这门乐器创作的作品。“我现在要求我的学生,不管演奏现代作品还是经典作品,都尽量用超七孔葫芦丝,有难度,才能挑战自己。 ”李春华说,“比如《孤独的黑骏马》《春暖花香》等。 《春暖花香》这首作品是用九孔C调的葫芦丝演奏的,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复杂、最富于变化的一首,有很高的艺术表现难度。 ”
在李春华看来,葫芦丝是一种入门简单的乐器,但是要演奏好,实在太难了。“艺术界有个规律,越是入门简单的艺术,提升越难。 ”他说,“葫芦丝的门槛低,但是后院很深,你走进这道门后,有很多条路,很多个院子。 ”近年来,他不仅编写了大量关于葫芦丝演奏的教材,推动了这门乐器的普及,同时,为了拓展葫芦丝的音域,增强其表现力,他还研制了超七孔葫芦丝系列,并要求他的学生,七孔、九孔和十一孔葫芦丝都必须会演奏,“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葫芦丝教师或演奏者” 。
李春华表示,葫芦丝艺术的发展,不仅是乐器本身的拓展,也包括作品的拓展。今年他将推出一部作品,“在葫芦丝发展史上可能非常重要的作品,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协奏曲” 。葫芦丝这门乐器以前一直没有协奏曲,每次李春华和乐队在音乐会上合作,一部作品总是五六分钟就结束了,乐队不过瘾,曲目也算不上大作品的规格。这首新作品的出现,将打破葫芦丝的这一尴尬。李春华介绍,这首协奏曲,他创作了3年,总谱有99页,如果乐队现场演奏,可以演奏25分钟。李春华不愿意被称作演奏家,因为“葫芦丝艺术才刚刚起步,需要走得更高更远” 。在中国,它有广袤的群众基础,但目前优秀的演奏人才还太少,整体演奏水平亟待提升,优秀的代表作品和大作品也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