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彬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时间:2021年12月25日 作者:李振伟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纪连彬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研讨会海报


12月23日,“纪连彬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美术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镛,北京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以及国际博物馆协会德国分会主席比埃塔·海芬夏特,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研究员、策展人马埃尔·贝雷克,法国艺术家协会前主席马尔蒂娜·德拉乐芙,意大利远东艺术研究专家弗朗切斯科·莫雷纳参与讨论,会议由张晓凌主持。


纪连彬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纪连彬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国际研讨会现场(中方视频现场)


近年来,纪连彬以他的切身生命体验和他独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大批新水墨作品,自12月15日“凝云造梦·纪连彬水墨艺术展”开展以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张晓凌认为,纪连彬的这批作品不仅体现了20世纪以来中国画持续变革的历史逻辑,也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新水墨所取得的卓越成效,应该说,纪连彬的这批作品为中国的新水墨探索和实验提供了方法论,也提供了他的路径和方位,对当代水墨创作有极大的参照价值。通过纪连彬的作品,我们可以再度思考中国当代水墨所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以全球化的视野来观察评价中国的新水墨艺术,二是中国新水墨是否具有普世性价值,三是新水墨在中国当代艺术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是什么,四是如何建构新水墨的理论及实践话语体系,五是在新水墨领域如何理解传统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等。这也是本次研讨会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王镛认为,把纪连彬的水墨艺术放在全球化视野下考察,可以更宏观、更清晰地看出中国新水墨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纪连彬的独特贡献。中国新水墨是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种潮流的互动博弈与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互为相长中,纪连彬始终坚持新水墨的现代实验,但他并非简单地模仿西方现代艺术,而是既保持全球化的开放视野,又植根本土的传统资源,探索中国本土的现代性水墨艺术之路。纪连彬的中国现代水墨之路最初开始于到西藏雪域高原的朝圣之旅,他到西藏采风写生,并没有停留在转经的老人、虔诚的礼拜等表面现象的描绘,而是深入藏族同胞的精神世界,深入藏传佛教文化的神秘内核,把藏传佛教文化的宇宙生命崇拜观念与老庄哲学的回归自然、回归人的本性思想结合起来,同时释放自己心灵深处的自由想象、浪漫梦幻和真挚情感,创造了一批超现实的水墨作品。纪连彬的新水墨艺术基本上属于中国本土化的超现实主义,与西方的超现实主义不尽相同。相比来说,达利的超现实主义更接近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纪连彬的超现实主义更接近荣格的集体无意识。


马埃尔·贝雷克首先通过纪连彬作品的创造性,再次对艺术终结论提出了质疑,水墨画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传统以及中国的社会当中,同时它也非常具有表现力,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让中国新水墨得以发展,需要找到关于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平衡。所以,从纪连彬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画是不会消亡的,而且可以找到当代化发展的路径。他认为,纪连彬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称为当代水墨画,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没有完全依赖于水墨本身,而是加入了很多水墨以外的东西。他的一些作品比较关注藏民的内心生活,除了简单的表象以外,他会关注更加深层次的东西。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物进行描述、进行描写,这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更多的在他的作品当中还体现了一种超现实主义。


吴洪亮通过从政治空间、经济空间、文化空间的逻辑思考今天的艺术创作,体会到当前人类社会“隔”与“融”相互交错的状态,这也很像中国画或者水墨画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即是朦胧甚至模糊的。纪连彬的很多作品在画一个梦境,这当然是艺术家自我性的创造,如果置于当下,会发现今天的世界或许是一个可以用技术进行追溯的世界,而艺术家做的是以什么方式去追溯。除了纪连彬作品输出的观念之外,还有作品本体性给我们的感觉,作品中的灰恰恰就是今天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也可能是我们进入新世纪面临的新问题;而灰的中间性或者渗透性也是中国水墨画本体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抓在艺术家手里的时候,他是可以把它放大成为自己独特的语言,希望这样的语言具有更清晰的风格性,能对人类艺术发展有所贡献。


马尔蒂娜·德拉乐芙认为,纪连彬的艺术作品就像天空当中快速变化着的云朵,是由许多半抽象、半具像的画面组成的,这反映了我们灵魂的无差别、想象的自由及艺术的自由。纪连彬的艺术作品以惊人的流畅性将梦幻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他知道如何利用水墨的流动性、透明性,以及将深黑色的微妙性和乳白色的痕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小宇宙。他将中国传统背景逐渐进行变化,通过非常轻松和自由的方式和现代性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将技巧、智慧和中国文化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绘画语言。通过更现代化的作品,他展示了对构图和线条的掌握程度,这种将抽象和具像混合在一起的轻松感,是中国艺术现代化的一个样本,纪连彬如同一个艺术的传播者,他赋予世界以感情和意义,并与我们共同分享。


弗朗切斯科·莫雷纳认为,纪连彬的作品展示的是对生命以及对世界的思考。他是一个得益于中国传统水墨技巧的画家。他的作品当中蕴含了很多现代化的因素,他的很多作品都与观众有共鸣。纪连彬的很多作品,在我看来看到了一种欧洲的象征主义,我认为19世纪末,很多在欧洲的艺术家其实都是想要去建立找到象征性语言以及比喻性的意向。纪连彬近期创作的语言是基于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在他的作品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想要创造一个梦,这是他想要创造的世界。将山川、河流连接到一起,同时这些意像的图式也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包括他的很多作品都展示了西藏的文化以及人们,包括大的山水画,他是如何让这些山水画成为山水的。比较常规的山水画中人物比较小,山水是比较大的,他作品中的人物看似要走出山水,甚至走出画面,如米开朗基罗一样,将作品与所用材料进行了混合。通过纪连彬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其实是有能力进行传统的水墨画技巧创作的,同时又把他内心的一个主题放到他的画面当中去。比如说他有的人物画就如山水画那样大气,我也非常喜欢他的水墨画运用的方式,有的线条是十分柔软的,这为中国的水墨画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的创作方式。


尚辉认为,从纪连彬的作品里看到的不仅是来自中国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他尤其具备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到现代绘画发展的很多元素。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纪连彬的作品毫无疑问是具有国际色彩的,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讲,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也因为这种跨文化性而获得了一种发展的空间。纪连彬的作品不是描述性、再现性的,而是通过隐喻来表达对生命的认知与感悟。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动物的符号,这些动物并不是在一个真实的生存状态中,而是好像被后现代社会文明挤压所形成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隐喻。纪连彬水墨造型的艰难性能够把不定型的写意性笔墨转化为具有某种造型感的雕塑语言,他一手伸向欧洲造型艺术的传统,有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观念性,一手又伸向了中国传统笔墨,使这两者做到了有机的结合,这也是纪连彬的展览所提供的中国传统绘画走向现当代的一个案例。


 比埃塔·海芬夏特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它是对传统艺术概念的延续,另一方面是对西方影响的自我导向和方法。纪连彬是一位传统的水墨画大师,他的人物画很好地运用了水墨特点,对人物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他的作品当中,人和自然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自然就像一个非常伟大的、超越的、无形的力量,在他的作品中变得清晰可见。近年来,他的作品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自然界更加占据主导地位,并以其精神力量得以呈现。虽然仍然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他的作品当中已经增添了新的表达方式,纪连彬最新的水墨画透露出的不安感和戏剧性的因素,这也是全球不安的标志,因为艺术家比普通人更容易感受到这种不安的影响,正是因为纪连彬在他目前的水墨作品中实现了某种幻意和表现层面的融合,他才能发展为一个赋予各种接受方式的国际典范。


张晓凌总结到,首先,纪连彬是一个精神的遨游者。纪连彬的艺术起源于西藏高原,对于体验过生死的人来说,西藏是一个超越性的精神体系。纪连彬对西藏多年的执着同样是感受于此,否则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的遨游者。所以这批作品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西藏精神的突破。其次,纪连彬是一个梦的臆造者。他的梦可能不是正常思维的产物,而是在非正常的精神活动下,如狂想梦魇、或惊惧、或敬畏的心理活动的产物,所以它更像一个谜,这个梦到底是虚幻的还是真实存在,这对我们是一个考验,我们更相信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第三,纪连彬是一个生命本体的呈现者。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人而言,绝大部分人的生命都是异化的存在,都为了现实利益在忙碌着,最后走向虚无,才发现生命本体已经失掉了。纪连彬的作品对我们的生命本体是一个呈现或者说是一个提醒、反思,让我们认识到,我们除了现实的功利之外,还有一种本真的存在在那里。他所有的人物可能都源自于现实,但是都带有一种非现实的非视觉的精神性和超越性,实际上这种人物形象是一种生命本体的警示或者是一种反思。第四,纪连彬是一个语言的冒险者。艺术语言上大胆的探索和冒险恰恰是艺术家所应有的一种品质,他的作品中通过线条的体系化、浮雕化而产生各种各样超越传统的方法,一些形态由此而产生出来;又把无彩色度的差别尽量同质化,达到灰的高度,这种灰既是语言的革新变化,同时也是一种隐喻。纪连彬的作品与其说是在造一个梦,不如说是他借梦的隐喻来给我们提供一种我们失去已久的精神路线图。


纪连彬水墨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


纪连彬


纪连彬对八位中外学者的点评和分析表达了谢意。他表示,这次展览是对6年前“天地吉祥”展览延伸和继续,人和自然关系的主题一直是其所要表达的中心。这次的主题是“凝云造梦”,凝云是指对于变幻不定的自然现象进行主观的冻结和凝固。传统哲学阐释认为,云就是气,这种气贯穿于天地、贯穿于宇宙,也贯穿于人,天地之气和人的气是相通的。气韵贯穿了水墨画的灵魂,形气于笔端,形气于水墨的交融,因此其作品是从具像写实向写意和抽象转变,使自己的意向性绘画和超象性结合。再者,随着互联网和当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不论东方西方,人类共同面对未知世界和新科技带来的喜悦和忧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科技,它的同化和异化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纪连彬也希望他的绘画是面对这些问题带来思索之后的一种表达。


上一篇:「讣告」王子武 12月9日在深圳逝世享年85岁
下一篇::没有了
(作者:李振伟 编辑:admin)

新文章

门文章